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投用后,每天都有幾百名患者被轉到這里治療。大批量轉運患者,這個工作對于河南支援湖北醫療急救轉運隊來說,無疑又是一次大大的考驗。
從鄭州出發前,鄭州緊急救援中心轉運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從宣誓、集合、裝備、防護,到待命出發,這些工作在一天內完成。
而此刻,在武漢抗疫戰場,每一個轉運小組、每一輛急救車就成了一座“流動的戰斗堡壘”。
轉運任務艱巨,既要相應治療也要心理疏導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派出的4人轉運小組,急診科醫生郭華、駕駛員冉富強是黨員,護士張金燕、急救員蔡志林也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們四人,就是在疫情前線沖鋒的“戰斗員”。
2月10日10:30,轉運指令下達。轉運小組4名成員簡單溝通,預判情況:此次轉運,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事實情況和大家預判的一致:等待轉運的病人較多,每個人年齡不同,病情輕重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有些病人因對疾病的恐懼,難以忍受疾病帶來的痛苦,上車后就大吵大鬧,坐立不安。
駕駛員身穿防護裝備上車后,為確保安全行駛,集中全部注意力。他發現護目鏡里面都是霧氣,視線十分差,通過幾次調整才減少霧氣。醫生郭華、護士張金燕、急救員蔡志林,他們三人在醫療艙內,除了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相應的治療、監測生命體征外,還要及時地給患者做心理的疏導,穩定患者的情緒。讓每一位患者在轉運的過程中,既能獲得安全感,也能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
一句暖心話語,讓他們充滿力量
有一次,他們轉運一位老大爺,老大爺下車前停下腳步問:“大夫,你們不是武漢人吧?”“我們是從河南鄭州來的醫護人員。”郭華醫生趕忙回答道。老大爺激動地說:“在這危難的時候,你們能來到武漢,向我們伸出援手,謝謝!真的是太感謝你們了。”
醫護人員與轉運的病人,其實都是互不認識的陌生人,也許此生僅有這一次擦肩而過的機會。但,在這特殊時間、特殊地點、特殊境遇中,我們的醫護人員從這簡單樸實的話語中得到了安慰與激勵,這足以讓他們疲憊的身體充滿力量。
這一天,4名隊員吃完早飯就開始接診病人,從出發到返回駐地,一刻不停地奔波,中間不能喝水、不能如廁、不能吃飯,每一趟轉運的目的地都是——火神山醫院。直到晚10時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這一天,連續工作11小時,他們完成了11名患者的轉運任務!回到駐地,隊員們雖然身體疲勞,但內心堅定而充實。
鄭報全媒體記者 邢進 通訊員 陳燕?
這里,有最中的新聞!
長按二維碼下載鄭州客戶端,
一“端”看鄭州、看河南、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