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學家宋應星節衣縮食、籌款負債撰寫而成的曠世奇作《天工開物》,被視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彰顯了自然美學、人工美學、生活美學的天人合一。
昨晚,河南衛視國風工作室出品的《天工開萬物》作為《神馬奇妙夜》的續作,在河南衛視播出。
《天工開萬物》選取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中三項獨門絕技進行藝術創作和現代化表達,再次展現了河南衛視的文化擔當,為觀眾們展現了一段300年前關乎大國工匠的高光時刻,延續了百工之事的技藝傳承。
在《天工開物》18個門類里為何會選擇瓷器、金器和織染呢?
陶瓷是中國制造業的代表,勞動人民是冶金技術發展真正的主人,明末織染技術興旺發達,現在依然是強項。
據介紹,為了拍好“五窯之魁”——汝窯,節目組前往河南寶豐和北京拍攝五天五夜,請設計奧運會國服的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韓春啟的徒弟薛軼戈擔綱服裝設計,融入古風元素,展現美妙汝瓷開片(因膨脹系數不同,出窯后冷卻開裂產生的“開片”現象)效果,還原天青色本色,再現官窯之美。
而如何讓舞者完美演繹汝瓷?除了婀娜多姿,還有殘缺之美——摔瓷。所謂“十窯九不成”,天青色難以燒制,不完美的會被摔碎,形成獨特的“摔瓷”文化。
大浪淘沙,百煉成金。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論述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他在《天工開物》中首次記載了鋅的冶煉方法。可不是活物,沒有律動,人是如何演好“金器”的?對此,河南衛視“國風工作室”總導演雪芬和工作人員們煞費苦心:“沒法演靜物就演制作工藝,用擬人化的方式詮釋,用肢體語言表達,展現火之淬煉的質感。”
而在視覺呈現上,節目運用了水、火、泥、沙,彩煙、光匯,甚至請用了爆破師,讓舞者在金器破土而出中化繭成蝶,讓效果更震撼。
天孫機杼,傳巧人間。在《天工開物/乃服》中,宋應星說,天空中的云霞有著七彩的顏色,大地上的花葉美麗多姿。《天工開萬物》將舞蹈中加入布的使用和色彩的呈現,暗合中國傳統五色,暗示三原色可幻化出萬種顏色,展現勞動之美。
《天工開萬物》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為意象,黃青白赤黑五色為色彩,宮商角徵羽五聲為韻律;以萬物合,萬物生,萬物開為內核;融合舞蹈敘事,極致視覺,原創國風音樂,再推國風文化作品。
映照當下,300年后《天工開物》的精神內核傳承于中國制造業,現代化工廠背后的大國智造與匠人匠心最后匯聚成主題“匠心傳千古,天工開萬物”。
節目想展現的絕不是舞蹈和聲光電,而是勞動者的智慧,是強悍的中國制造和歷久彌新的商業精神。
鄭報全媒體記者 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