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慶輝 方寶嶺
11月8日15時,鄭州西區中醫院追陽小分隊凱旋歸來,他們臨危不懼、向險而行,用117個小時的奮戰,圓滿完成了此次追陽任務,為阻斷疫情傳播鏈、撲滅疫情燃點,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贏得了上級部門領導的高度贊譽。
臨危受命 向“陽”而行
時間要追溯到5天前。11月3日17時,鄭州西區中醫院院長王永漢接到上級指派的追陽任務,即刻在醫院微信群進行了發布。全院醫護積極響應,踴躍報名申請出戰。經過院領導的綜合考量,最終確定了8名技術嫻熟的精銳組成追陽小分隊,盡銳出擊,奔赴“疫”線。
這次小分隊由檢驗科組長張永建擔任隊長,兒科護士雷雪、外一科護士郝燕茹、體檢中心護士張園園、體檢中心護士趙明月、門診部護士劉易、門診部護士王蓉、預防接種科護士孟祥娟擔任隊員。隊員們火速收拾行囊、交接工作,迅速來到集合點、準備出發。
“嚴格按照防疫規范、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全力以赴完成任務、平安歸來。”利用出發前僅有的一點時間,王永漢不忘殷殷囑托。
“請院領導放心,我們一定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做好個人防護,保證完成上級主管部門交給的任務”。11月3日18時,團隊集結完畢,出征時他們齊聲高喊出的口號至今仍在耳邊回響。
11月3日20時許,他們到達駐守的酒店后。顧不上休整,他們根據任務派遣單、全副武裝,立刻深入社區、投入到了追陽的戰斗中……從接到追陽任務,到團隊集結出發,再到投入戰“疫”,全程僅用了短短的3個小時。他們再一次用實際行動,展現了鄭州西區中醫院的速度與擔當。
臨危不懼 向險而行
“追陽”是對核酸檢測混管陽性單采復核進行全鏈條追蹤,就是要更快地搶在病毒前面,為切斷傳播鏈條爭取更多時間。
鄭州西區中醫院的追陽小分隊的主要職責就是排查異常混管樣本、上門為管內所有人員進行核酸采樣,并入戶為居家還沒來得及轉運的重點管控人員、抗原檢測陽性人員,進行核酸采樣。
他們以采樣簽為劍、以樣本管做盾,循“線”追“陽”,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著出發。他們說,“追陽,就是與病毒賽跑,要‘摳’時間,我們動作越快,病毒傳播控制的就越快”。
當千萬鄭州人的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后,便是他們奮戰開始之時。每次接到“追陽”任務,隊員們就開啟了“準、快、細”的模式,精準核實信息,快速鎖定目標,細致完成采樣,高質高效的完成著每一次任務。
他們晝伏夜出,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工作就是十幾個小時。期間,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只為再早一點、再快一點地完成采樣。經常是從當天20時開始,一直持續到次日的9時才能褪去鎧甲;最多的一個晚上,連續奔赴了14個社區進行“追陽”,其中的辛苦和勞累可想而知。
從11月3日18時出發,到11月8日15時返回,追陽小分隊臨危不懼、向險而行,用117個小時的奮戰圓滿完成了本次任務,為阻斷疫情傳播鏈、撲滅疫情燃點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贏得了上級部門領導的高度贊譽。
精誠團結 平安凱旋
這支來自不同科室的8名醫護組成的追陽小分隊,在張永建隊長的帶領下精誠團結、平安凱旋,用使命必達的態度、高效嚴謹的作風、無畏付出的勇毅,踐行了醫者的使命,發揚了鄭州西區中醫院英勇無畏、勇于擔當的精神。
張永建作為追陽小分隊的隊長,工作中,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為隊員們樹立了典范;生活中,他更像一位兄長,全方位地保障著隊員們的工作生活所需。大到每一次任務的統籌協調,小到防護服穿脫的細節、團隊的排班等,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讓隊員們在直面病毒時,有了滿滿的安全感。
團隊中,除了隊長,其余成員都是女同胞。但她們英勇堅韌,以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直面危險,用超強的執行力和嫻熟的技術,一次又一次地與病毒展開搏擊,在追陽的路上,她們以快制快、攻堅克難。
當8位勇士圓滿完成任務凱旋,全部平安回“家”后,王永漢親自交辦對應科室,保障好勇士們的食宿,讓其得到充分休整。
雖然這次任務只有短短的5天時間,但是對他們來說是一次淬煉、是一次成長,更是一次難忘的經歷;而對醫院來說,又是一次扛起疫情防控重任的實際行動。
在疫情面前,鄭州西區中醫院始終沖在最前線;危急時刻,永遠都有他們挺身而出的身影,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病毒侵襲,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銅墻鐵壁、守護了一方百姓的安康。
編者按:追陽小分隊,是離病毒最近的人。在我們談“陽”色變的時候,他們要主動找“陽”,在我們拼命躲“陽”的時候,他們要奮力追“陽”,他們是奔走在“刀刃”上的“防疫尖兵”,是千千萬萬個前赴后繼的醫者中的一個。正是有了他們在“疫”線的奮戰,我們才能安享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