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來替兒子還錢,年紀輕輕就當‘老賴’,我一定幫他改正錯誤。”近日,在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執行完畢的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被執行人徐某的父親主動代償欠款。為啥這位父親主動代償,今天,去看看背后故事。
徐某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2023年初,還在上學的他因為生活消費造成手頭緊張,曾向好友小栗借款1萬元。事后徐某僅歸還500元,就沒有再繼續還款。多次催要無果后,小栗將徐某起訴至中原區人民法院。經過調解,徐某當場又償還1000多元,雙方就剩余款項達成分期還款協議。本以為事情能得到圓滿解決,然而不久后,徐某卻再次“失聯”。面對徐某的屢次食言,小栗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
案件進入執行階段,執行干警多次聯系被執行人徐某,向其送達執行通知書、報告財產令等法律文書,并到其住所地進行實地調查,但一直沒有與徐某取得直接聯系,也未查到其名下可供執行的財產,案件一時陷入僵局。考慮到徐某年紀尚輕,為了促成矛盾化解,同時盡可能減少對被執行人的負面影響,執行干警再次前往徐某的住所地進行實地調查,并聯系到徐某的父親。
執行干警向徐某的父親介紹了徐某的案情,明確如果徐某繼續執迷不悟、逃避執行,法院將對其采取限制消費、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等措施。這些措施都會對徐某的生活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
了解案件經過后,徐先生表示,徐某上大學后,和父母交流的機會就更少了,他剛步入社會,辦了這種“糊涂事”,父母也有一定的責任,并表示與兒子溝通核實情況后,愿意幫兒子代償欠款。第二天,徐先生就將兒子所欠的7800余元轉至法院賬戶。
案件執結后,執行干警表示這次代償行為踐行了誠實守信的美德,值得肯定。但徐某已經成年,作為父母,不能一味地“收拾爛攤子”,成為他依賴的對象。徐某的父親表示,今后也會多與兒子溝通交流,避免他再次誤入歧途。
提醒:恪守誠信未來道路才能行穩致遠
誠實守信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更是一種法律責任。作為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更要珍視信用、恪守誠信、以誠待人,才能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行穩致遠。不要因為誠信受損,寸步難行,到那時已追悔莫及。此外,追求生活品質也要量力而行,超前消費、過度消費、沖動消費等行為,不僅會讓自己陷入窘境,甚至還要面臨不利的法律后果。
記者 魯燕 通訊員 穆童 王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