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全面推行藥品追溯碼采集應用
藥品電子身份證讓你“碼”上放心
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最終銷售掃碼的記錄
昨日,記者從鄭州市醫療保障局獲悉,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全市召開藥品追溯碼采集應用現場觀摩培訓會,全面推進、完善藥品追溯碼全量采集應用,實現藥品來源信息清晰可追溯,確保讓居民放心購藥、安心用藥。
藥品追溯碼防止假藥、回流藥和串換銷售
藥品追溯碼是藥品的“電子身份證”,通常印刷或粘貼在藥品包裝盒的顯著位置,由一系列數字、字母和(或)符號組成,是每一盒藥品從生產出廠時就被賦予的唯一身份標簽。從功能用途上來講,藥品追溯碼主要用于藥品的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全程監管,確保藥品的質量和安全,防止假藥、回流藥和串換銷售。
按照有關藥品和醫保管理規定,一盒藥品賣給患者后,就不能再被賣給別的患者,只能賣一次。因此,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最終銷售掃碼的記錄。若在流通過程中藥品追溯碼重復出現,也就是存在多次終端結算掃碼記錄,則該藥品就可能是“回流藥”、假藥或是被串換銷售。
鄭州市正穩步推進藥品追溯碼采集應用工作
按照國家及省醫保部門統一部署,目前鄭州市正穩步推進藥品追溯碼采集應用工作。數據顯示,今年11月份,全市當月共有815家定點醫療機構上傳信息,占比73.82%。結合信息準確性、完整性,其中定點醫療機構有效溯源757家,占比68.57%。全市藥品溯源結算筆數占比40.34%,有效溯源結算筆數占比13.67%。全市定點零售藥店共發生醫保結算2359514筆。其中藥品溯源結算為2339813筆,藥品溯源結算筆數占比99.17%。
在此基礎上,醫保部門將持續推進藥品追溯碼采集應用工作,因為采集的追溯碼數據越全面、越豐富、越完整,追溯碼發揮的效用就越大。根據藥品追溯碼提供的線索,醫保部門就能對“回流藥”、藥品被“串換”銷售等違法行為實現精準發現、精準打擊,守好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
“回流藥”等黑色產業不僅嚴重危害醫保基金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也對藥品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帶來嚴重負面影響。按照計劃,下一步,我市將加速推進藥品追溯碼信息全量采集應用工作,加強醫保管理、凈化行業生態、維護群眾健康權益。
記者 王紅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