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u id="ho2qd"></u></strong></samp>
    <track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rack>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tbody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body>
    <progress id="ho2qd"><bdo id="ho2qd"></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ho2qd"><nobr id="ho2qd"><dfn id="ho2qd"></dfn></nobr></progress>
      <menuitem id="ho2qd"><ins id="ho2qd"></ins></menuitem>
    2. <menuitem id="ho2qd"><strong id="ho2qd"></strong></menuitem>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3.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samp id="ho2qd"></samp>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ruby id="ho2qd"></ruby></strong></samp><tbody id="ho2qd"><bdo id="ho2qd"></bdo></tbody><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1. <samp id="ho2qd"><ins id="ho2qd"><ruby id="ho2qd"></ruby></ins></samp><tbody id="ho2qd"></tbody>

        2. 3·15|四姐妹直播售假,這堂“普法必修課”早該上一上

          2025-03-1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在網絡購物蓬勃發展的當下,直播帶貨成為熱門銷售模式,可一些不法分子卻利用網絡直播干起了銷售假貨的違法勾當。今天,來看看鄭州航空港區人民檢察院發布的陳某四姐妹直播售假案,就是其中的一起典型案例,也為從事直播帶貨的人員上一堂“普法必修課”。

          陳某四姐妹,容貌姣好,聯袂出鏡,很快成為一方網紅,有了流量,姐妹4人也開始直播帶貨,但逐漸卻動起歪心思。姐妹4人分工明確:大姐負責從不明渠道低價購入假冒品牌箱包;二姐掌管財務,通過記賬軟件記錄每一筆資金流水;三姐和四妹則輪番上陣擔任主播,在直播間以“專柜正品”“特價秒殺”為噱頭吸引消費者。為掩人耳目,直播中刻意模糊品牌名稱,僅以暗示性話術推銷商品,并以正品價格的1/10至1/5低價出售。至案發,四姐妹累計銷售假冒箱包金額66萬余元,非法獲利23萬余元。后經消費者的舉報,公安機關突擊查處其窩點,現場查獲未售假包200余件,并扣押手機、電腦、賬本等關鍵證據。

          案件移送審查起訴后,檢察院發現,犯罪團伙為逃避監管,采取“直播后刪除鏈接”“使用暗語交易”等手段,給證據固定帶來挑戰。姐妹四人狡辯稱:“不知道包是假貨,僅是代銷”。檢察機關從物流溯源,通過調取快遞公司數據,核實每一筆訂單的寄送地址、簽收記錄,鎖定實際銷售金額;然后開展進貨渠道調查,查明假包進貨價僅為正品1/20,結合聊天記錄中“避免被平臺檢測”等對話,坐實主觀故意,同時經過品牌商標權利人鑒定,涉案商品均系假冒,且材質工藝與正品存在顯著差異,最終,檢察院構建起“銷售記錄—物流信息—假冒鑒定—非法獲利”的完整證據鏈,夯實了定罪基礎。

          最終,四姐妹如實供述犯罪事實,退繳全部違法所得23萬元,并自愿簽署認罪認罰具結書。

          提醒:直播帶貨的“普法必修課”

          陳某四姐妹案件,暴露出直播帶貨中“真假混賣”“暗語交易”等亂象。檢察官提醒:從業者須嚴守法律底線,主播及團隊應嚴格審核商品來源,避免為“高傭金”鋌而走險;平臺需落實主體責任,通過技術手段監測異常低價、關鍵詞規避等售假行為。而廣大消費者應提高辨識能力,警惕“遠低于市場價”商品,選擇官方授權渠道購物,同時,留存直播錄像、交易記錄等證據,遇假貨及時舉報。

          記者 魯燕 通訊員 劉少鋒 秦征崢 張寧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陳靜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