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中草藥文化傳承與生態建設融合,鄭州市公園廣場事務中心中草藥植物公園近期開展藥食同源果樹及中草藥規模化種植工作,以“藥食同源”理念為核心,將藥用價值與景觀功能結合,新栽植山楂、梨樹、棗樹等10余種309株果樹以及黃芪、桔梗等20余種傳統中草藥,構建集觀賞、科普、健康體驗于一體的特色園區。
在藥食同源果樹種植中,園區突出品種多樣性與功能性,先后種植了梨樹、山楂、無花果、柿子、葫蘆棗、滿堂紅等兼具藥用與食用價值的特色品種,形成四季有景、花果交替的園林景觀,讓游客既能觀賞春花秋實,又能學習中醫養生知識。傳統中草藥種植區則注重因地制宜,根據植物習性劃分種植區塊。黃芩、白術、柴胡等兼具藥用與觀賞性的品種被精心布局,既豐富景觀效果,又為后續開展中草藥研學提供資源儲備。
在管理方面,園區采用“多元融合”模式,將生態、文化與科研結合。通過標識系統、互動展牌科普植物功效,強化公眾對中醫藥的認知,同時與河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深化合作,引入專業力量優化種植技術,提升資源多樣性。該公園將繼續探索藥食同源相關類植物,不斷豐富品種,優化園區功能布局,打造獨具特色的中草藥主題景觀。
記者 裴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