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事兒就到此為止啦,你們樓上樓下的今后相互之間還要多體諒、多照應!”近日,鄭州航空港區人民法院法官成功化解了一起因房屋漏水導致的鄰里糾紛案件,避免了鄰里之間關系惡化。
李某和郭某系同一棟居民樓樓上樓下鄰居。不久前,郭某回家后發現,自家衛生間天花板上有滲水現象,衛生間及其他地方多處屋頂因漏水遭到損壞。后經排查,系樓上李某家裝不當導致。雙方就賠償問題多次協商未果,后訴至法院。
“這個案子案情本身倒不復雜,但雙方當事人關系特殊,且在前期溝通賠償問題時屢屢發生爭執,積怨較深,如果簡單地一判了之,恐怕難以有效解開雙方當事人的心結,鄰里關系也無法得到修復。”查閱過該案卷宗材料,并與雙方當事人溝通后,法官決定,先通過“背對背”調解方式,分別做雙方當事人思想工作。
“劉法官,他只是簡單地整修下屋頂,哪里用得了這么多錢……”溝通過程中,法官發現,李某對因其自身過錯導致郭某房屋受損的事實并無異議,但不認可郭某提出的賠償數額。法官一方面積極引導其換位思考,充分考慮在房屋整修外,這件事對郭某生活等各方面造成的不便;另一方面耐心為其算起了經濟賬,勸說其充分考慮雙方為化解糾紛,在時間、精力等方面投入的成本。
為合理確定損失數額,法官多次與郭某溝通,建議其多聯系幾家維修公司進行詳細咨詢,通過市場比價的方式確定屋頂修復等有關費用。
隨著雙方當事人的分歧逐漸縮小,法官將雙方當事人通知到法院,組織雙方進行當面溝通協商。從六尺巷的典故到近幾年法院判例,法官從情、理、法等各個角度為雙方分析利弊、計算得失,引導雙方當事人著眼長期相處,互諒互讓、和氣致祥。經過大半天的不懈努力,雙方當事人終于就賠償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并當場履行完畢。
記者 魯燕 通訊員 王惠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