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賈魯河畔的蔥蘢春天,1997年老鄭州靶場的紅墻,2001年尖崗水庫的綠波蕩漾,2021年人民路上的斑斕秋色……在醫生畫家馬東陽的筆下,色彩、線條、光影堆疊揮灑,記錄在鄭州生活34年的時光流轉,定格第二故鄉的歲月和詩意。
馬東陽是一名醫生,也是一位畫家。他是河南省腫瘤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也是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只不過,醫生是他的職業,繪畫是他的生活。
醫生、畫家,兩種身份自由切換
馬東陽是魯山人,1991年來到鄭州,進入河南中醫學院讀大學,自此扎根在這座城市。
談起興趣和職業,馬東陽的答案簡單而純粹——源自父母的影響。
他的父親是建筑師,因為看慣了父親勾繪建筑圖的身影,他自小就喜歡涂涂畫畫;母親是兒科醫生,他也因此自小就對醫生這個職業心存敬仰。馬東陽說:“是父母的言傳身教,鼓勵我追求屬于自己的理想和自由。”
在鄭州工作生活30多年,馬東陽用畫筆編織出一張記憶之網,捕捉著城市變化的點點滴滴:尖崗水庫的春夏秋冬,黃河岸邊的晨光和夕陽,城市街道的綠蔭和落葉……看似尋常的場景片段,在他的筆下被賦予溫柔的生命力,他的畫似乎能夠呼吸。
醫生、畫家,兩種身份。一個是救死扶傷,彰顯仁醫大愛;一個是揮毫潑墨,展現藝術之美。
在馬東陽身上,兩種身份自由切換,相得益彰。每次別人問起,他總是說:“不管是醫生還是畫家,都要做一個真誠的人,有真實的情感。醫學讓我熱愛生命,追求真理;繪畫讓我追求真理,熱愛生命。”
沉醉油彩 用畫筆記錄城市歲月
在職場中,人們眼中的馬東陽是一位“標桿”型醫生,專業能力強、勤奮敬業、耐心細致、溫和謙遜,給予病人特有的關懷和撫慰。
作為畫家,馬東陽鐘情于油畫和水彩。從接觸油畫的第一刻起,他就為油畫變化萬千、璀璨斑斕的色彩世界所沉醉。“真正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不源于真情實感。多年的繪畫經驗,讓我能更真實地感受、表達情感,從而也讓我在面對病人時自然而然投入情感,我發自內心感受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對病人的每一個微笑、每一聲問候都是出自真心,而不是職業習慣。”馬東陽說。
站在他的畫前,無論是絢爛濃烈的油畫,還是色彩清新的水粉畫,總能讓人心生平靜和松弛。
馬東陽說:“腫瘤醫生的特殊性,讓我在工作中面對的常常是患者和家屬的生離死別、大喜大悲,也要求我必須保持專業、理性和冷靜。正因為如此,我畫畫更沉醉于描摹大自然中變幻的色彩和旋律,讓我心靈中感性的一面得以釋放,保持醫生所必需的身心平衡。唯此,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幫助病人調整身心失衡的狀態。”
有人說,醫生那么忙,哪來的時間畫畫?其實,很多時候,這個“閑”是擠出來的:工作之外,他幾乎把所有閑暇時間都投注于繪畫。別人休息放松,他在畫畫;別人旅行游玩,他在畫畫;別人逛街購物,他還在畫畫……他說,醫生最重要的是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他的作品充滿著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鄭州工作生活了34年,這座城市早已成為馬東陽真正意義上的“故鄉”。在這里,他用醫生的職業身份幫助和撫慰了眾多病人和家屬;在這里,他用畫家的眼睛和筆觸記錄下城市的歲月和變遷;在這里,他從青春到華發;在這里,他將把熱愛繼續。
記者 王紅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