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產品功效、虛構適用范圍、食品冒充藥品……5月14日,我省公布一批涉老保健品虛假宣傳案件,以警示引導經營主體守法經營,提升公眾對虛假宣傳的辨別能力和抵制意識,共同守護好最美夕陽紅。
案例一 夸大保健品功效 一養生保健店被查
焦作市某養生保健店在店內向老年人播放宣傳視頻,售賣一款名為“協和陽光干支顆粒”的產品,宣傳資料中顯示“干支顆粒能從根本上調理激活氣血、能調整改善睡眠障礙、眼干眼澀……”等內容。該產品的說明書中顯示“保健功能為輔助降血脂,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當事人宣傳內容明顯夸大其產品功效,并有治療疾病的暗示用語,與該產品的保健品性質不符。焦作市解放區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罰款7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件評析:當事人通過向老年人播放視頻等方式,夸大宣傳產品功效,并暗示能夠治療疾病,誤導、欺騙老年人。該案違法行為持續不到一個月,在辦案中執法人員堅持對當事人和老年群體同步開展普法教育,獲得當事人積極配合和老年群體理解支持,實現了違法行為早發現早處理,切實保障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案例二 宣傳保健品治病 一商行被處罰
濟源市某食品商行在微信群通過發紅包及收看直播發放禮品等方式吸引顧客觀看其組織的直播講座,并在宣傳過程中宣稱其銷售的羊初乳“可以增強腸道健康、輔助降血壓……”等。經核實,上述商品為普通食品,本身并不具備疾病預防及治療等功效。濟源示范區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罰款8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件評析:當事人在直播中通過“洗腦”,使老年人誤認為羊初乳有疾病預防及治療等功效。該案發現及時、查處迅速,辦案人員對當事人堅持教育與處罰相結合,提高其學法、知法、守法意識,有效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有力守護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錢袋子”。
案例三 夸大醫療器械適用范圍 一公司被罰款16萬元
鶴壁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銷售的“可喜安電位溫熱治療儀”為第二類醫療器械。當事人通過發放小禮品、免費體驗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到其經營場所體驗,再以“上課”等洗腦式的營銷方式向老年人宣傳不在該醫療器械核準適用范圍內的作用,如“緩解高血壓、糖尿病……”等,欺騙、誤導消費者。鶴壁市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罰款16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件評析:該案屬于典型的利用老年人健康焦慮實施的虛假宣傳行為,通過加大懲處力度,使商家“不敢假、不能假”,為老年人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
案例四 虛構產品特點損害公平競爭 一公司被罰款20萬元
河南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印制的CAR-T.細胞修復儀使用說明書中顯示有“適用范圍:適用于成年人各個年齡段亞健康人群、需要減肥、美容及延年益壽的人群;產品特點:1.改變了普通熱療設備單點局部導入方式,細胞修復儀由下而上,由里而外,使能量波均勻導入全身。2.能量波滲透到五臟六腑,血液、體液、骨骼、經絡,從而促進全身升溫并打通微循環。3.促進氣血循環,提升機體免疫,達到陰陽平衡,人體自愈能力增強,恢復健康。”當事人虛構產品適用范圍、產品特點,有損公平競爭秩序,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滎陽市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罰款20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件評析:當事人通過夸大產品功能和適用范圍的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并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該案不僅從源頭上保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同時也對其他經營者起到了警示作用。
案例五 普通食品冒充藥品 一公司被處罰30萬元
某電子商務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建立微信群,在微信群、私聊和朋友圈宣傳其銷售的“地龍蛋白壓片糖果”能治腦中風、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并安排工作人員冒充患者向他人講解服用其產品后的受益,將“地龍蛋白壓片糖果”與藥品直接掛鉤,欺騙誤導他人購買用于治療疾病,而該“地龍蛋白壓片糖果”實為普通食品。
永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罰款30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件評析:當事人通過微信群等向老年人精準推送虛假內容,混淆食品與藥品界限,并利用“患者現身說法”等話術進行誤導,屬于典型的利用社交平臺實施虛假宣傳案件,其手法隱蔽性強、危害面廣。市場監管部門對此類行為嚴厲打擊,旨在從源頭上預防和杜絕虛假宣傳的出現,強化經營主體的守法意識,提升公眾對虛假宣傳的辨別能力和抵制意識。
記者 李愛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