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15歲男孩,因咳嗽到河南省人民醫院就診,最終被確診為肺癌。這一病例再次引發公眾對肺癌年輕化趨勢的關注。專家提醒,越來越多的研究和臨床經驗表明,肺癌年輕化趨勢并非偶然,而是多種環境因素與個體因素疊加引發的。家庭和社會應共同關注青少年健康行為養成和環境保護,提高對肺癌年輕化風險的認識,以科學預防應對這一趨勢。
近日,15歲的濤濤(化名)因為不明原因咳嗽到省醫胸外科就診。胸部CT檢查發現,其右肺上葉有一個1.1厘米的毛玻璃結節。更令人揪心的是,結節內有毛細血管穿行,還有小空洞。在影像學上,這是非常典型的早期肺癌表現。胸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楊軍峰及其團隊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為濤濤完整切除了病灶,術后病例確診為微浸潤性腺癌。
在公眾眼里,肺癌似乎是老年人的病,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患上肺癌呢?楊軍峰解釋,盡管肺癌多發于中老年群體,但近年來年輕患者顯著增多,臨床中就有不少30多歲、20多歲甚至十幾歲的病例,肺癌發病呈現明顯低齡化趨勢。在濤濤身上,具有一些年輕肺癌患者的共同特征:體質偏弱、運動較少、學習壓力大、常熬夜、飲食睡眠不規律。此外,他有家族肺癌史,并長期處于二手煙環境,機上發育尚未完全,更容易收到這些外界因素的影響。
楊軍峰指出,五大因素尤其需要引起青少年及家庭警惕:
1、煙草環境暴露,包括二手煙、三手煙及電子煙;
2、廚房油煙和空氣污染中的有害物質;
3、 家族遺傳及基因易感性;
4、免疫力長期低下,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
5、 忽視早期體檢,延誤病情發現。
他特別強調,早期肺癌往往癥狀不明顯,定期篩查至關重要。尤其是有家族史、長期處于污染環境、生活習慣不良以及反復出現呼吸道癥狀的人群,建議定期進行胸部CT檢查,實現早診早治。
記者 邢進 通訊員 張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