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黃的玉米穗在雨中挺立,收割機在地里轟鳴穿梭——10月9日,河南農業大學選育的玉米新品種YD268迎來2025年秋天的“雨中大考”。當天,該校YD268育種團隊,與來自全國各地種業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以及來自黃淮海玉米主產區8個省區的種子經銷商和種糧大戶共600余人在山東省齊河縣共同見證YD268現場測產。

“折合標準含水量14%后,實收畝產量為1088.6公斤!”此次測產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賴錦盛任組長,專家組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黃長玲,河北種子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研究員馮五平,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張吉旺,山東省農技中心研究員韓偉,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穆春華組成,結果公布,現場掌聲四起。

“這雨下了20多天,你看這塊地,沒一點影響!”展示地種植戶姬桂青抹了把臉上的雨水,笑得合不攏嘴。“9月17日我們就剝開了果穗,到現在23天,稈子還筆直挺立,籽粒晶瑩剔透,下雨都沒影響!”她伸手扶住身旁的玉米稈,稈基粗壯有力,輕輕晃動也紋絲不動。

“咱們農戶選種,就怕遇上這種連陰雨。安徽今年雨也多,不少品種都受了災,可YD268示范田沒倒伏、沒霉變,連續降雨下還能有這產量和品質,送農戶手里我們絕對有底氣。” 安徽省淮北市種子經銷商馬立武撐著傘繞著玉米地走了一圈,濺起的泥水打濕了褲腳也不在意,“就沖這抗逆性,我專門冒雨跑過來值了!”

在測產會次日召開的河南農業大學黃淮海耐密型品種發展研討會上,今年持續的陰雨成了與會者熱議的話題。賴錦盛表示,河南農業大學選育的YD268品種,具有耐密植、耐高溫、抗倒伏、抗多種病害等多種優良特性,經過今年異常天氣的考驗,未來肯定是主力品種。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賈磊詳細介紹了玉米育種事業的發展態勢,他表示,學校在作物遺傳育種領域有著深厚底蘊,將繼續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湯繼華作《黃淮海逆境氣候條件下的玉米種質創新與育種策略》專題報告,詳細闡述了團隊的玉米新品種研發歷程、技術突破以及未來的科研規劃,今后將繼續圍繞國家和產業急需進行有組織、“有用處”的科研,讓更多農業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地頭,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科技力量。
記者 張競昳 通訊員 孫慧敏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