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u id="ho2qd"></u></strong></samp>
    <track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rack>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tbody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body>
    <progress id="ho2qd"><bdo id="ho2qd"></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ho2qd"><nobr id="ho2qd"><dfn id="ho2qd"></dfn></nobr></progress>
      <menuitem id="ho2qd"><ins id="ho2qd"></ins></menuitem>
    2. <menuitem id="ho2qd"><strong id="ho2qd"></strong></menuitem>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3.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samp id="ho2qd"></samp>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ruby id="ho2qd"></ruby></strong></samp><tbody id="ho2qd"><bdo id="ho2qd"></bdo></tbody><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1. <samp id="ho2qd"><ins id="ho2qd"><ruby id="ho2qd"></ruby></ins></samp><tbody id="ho2qd"></tbody>

        2. 數千名志愿者服務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

          2025-10-17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10月13日至15日,當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5)的聚光燈在鄭州大學亮起時,一個個耀眼的創新項目輪番登場,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在聚光燈外,另一群身影同樣被人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數千名鄭州大學志愿者,以無聲的堅守織就賽事順暢運轉的“生命線”。他們的故事,藏在清晨凜冽的寒風里,藏在厚重悶熱的道具服中,藏在反復演練的服務話術間,成為這場創新盛會動人的注腳。

          大賽啟幕前,鄭州大學已為志愿服務按下“準備鍵”,依托全校4.4萬名注冊志愿者資源,結合賽事實際需求篩選組建志愿者隊伍,并細化劃分為15個專項組別。賽會知識、外語溝通、服務禮儀、溝通技巧……每個細節都可能影響參賽人員對大賽的印象,校團委統籌招募、培訓與配崗工作,組織師生骨干參加培訓。大賽正式進入賽程,志愿者們迅速切換至“戰斗狀態”:提前整理物資、反復確認路線、同步銜接信息,每個人都緊扣崗位職責,用飽滿的狀態迎接并完成服務任務。

          競賽引導組承擔著精準化引導職責,活躍在復雜賽場的每一條路線里。參賽學生由志愿者集中帶隊,有序前往指定評審教室;評審專家因評審場次、教室不同,每條路線均需專屬對接,1對1引導是保障效率的關鍵。學校技術團隊提供了有力支撐:只需用鄭大APP掃描專家掛牌上的二維碼,就能實時調取專家的行程安排與對應評審教室信息,幫助志愿者精準將專家送至指定教室,讓復雜路線的引導工作變得高效又穩妥。

          “哪里有需要,人就在哪里”是機動組的真實寫照。深受大家喜愛的大賽吉祥物“豫闖闖”,以河南青銅器“婦好鸮尊”為原型,引得打卡拍照的人群絡繹不絕。志愿者主動提供拍照服務、努力調整角度,提供最貼心的服務。

          這一場國際賽事不僅匯聚了全球青年的創新力量,也成為中外青年跨文化交流的“連心橋”。負責跨國服務的國際組讓中外友誼在一個個細節中悄然升溫:在接待一線,他們是賽事的“第一窗口”,細致協助國際參賽人員及專家完成報到注冊;在參賽現場,他們是信息的“權威解讀官”,精準傳遞賽事關鍵信息,確保國際團隊清晰了解賽事流程。賽場外,國際志愿者帶來別樣“亮色”,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2024級留學生山茶(Mariia Salnikova)在志愿服務中交到許多新的中國朋友,閉幕式合唱隊的留學生尤麗(Iuliia)與中國學生閆元振、余佳音結下深厚友誼,他們互相鼓勵、彼此支持,不僅順利完成合唱任務,更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收獲了超越國界的溫暖聯結。

          從賽前籌備到賽中服務,從文化傳遞到國際交流,本次大賽不僅成為創新成果的展示平臺,更成為傳遞溫情與善意的橋梁。“鄭大好用心”“國創賽被鄭大養得很好”“一場溫暖而專業的大賽”……一個個夸贊在抖音、小紅書等網絡平臺上刷屏,一聲聲真摯的感謝紛至沓來。

          記者 張競昳 通訊員 焦元 馬歡欣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