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底色映重陽
在全國“敬老月”期間,鄭州市民政局統籌局屬單位,圍繞“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明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傳遞城市溫度,弘揚文明新風。
文明集市進社區 養老服務暖人心
鄭州市養老事業發展中心以“福彩鄭好,幸福頤養”品牌為依托,在二七區升龍國際廣場啟動“敬老月暨養老服務消費季集市活動”。
活動現場不僅提供養老服務咨詢與消費優惠,更將《鄭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宣講融入其中,通過案例講解、倡議發放等形式,引導老年人養成文明出行習慣,增強防詐意識,守護“錢袋子”。
智慧助老進社區 安全守護零距離
鄭州市救助管理站深入珠江社區,開展“守護銀齡 平安相伴”重陽節智慧助老活動。
志愿者結合近期高發詐騙案例,講解國家反詐中心APP的使用方法,并一對一指導老人完成下載、注冊與設置。同時,現場演示防煙面具佩戴方法,講解消防安全知識,通過實操演練提升老年人應急自救能力,推動“老有所安”落地見效。
老幼同樂慶重陽 代際融合傳溫情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組織“童夢圓”藝術團走進中原區陽光花苑社區,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文化活動。
孩子們表演非洲鼓、電吹管等節目,與老人共同參與拼圖、投壺等互動游戲,在歡聲笑語中搭建起跨越年齡的情感橋梁。活動不僅讓老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也讓孩子們在陪伴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深刻內涵。
本報記者 陶然

老忘關閥門、嗅覺不靈敏 老年人用氣的頭疼事該咋辦?
九九重陽,在尊老、敬老的傳統佳節里,鄭州華潤燃氣線上線下宣傳雙管齊下,為老年群體筑牢用氣安全防線。線上,通過燃氣管家、物業群發布科普知識,直觀普及用氣常識。線下,“潤燃牛師傅服務隊”面向市內8個行政區,開展“進家庭、進社區、進養老院”等10余場敬老愛老燃氣安全暖心服務活動。
社會老齡化加劇,家中老人記憶力、視力和反應能力下降,用氣時易忽視細節,忘記關閥門、察覺不到燃氣泄漏等情況頻發。以水工新苑小區為例,這是個建成超20年的老舊小區,100余戶居民多為老年人。為保障老年人安全用氣,“潤燃牛師傅服務隊”主動為老人排查家中用氣隱患,重點檢查了灶具、熱水器是否超過使用年限,通過上門提醒的方式讓更多老年人家庭關注燃氣具是否需要到期更換,選用具有國家3C認證、帶有熄火保護裝置等符合國家標準、材質合格的家用燃氣具至關重要。近期天氣轉冷,“潤燃牛師傅服務隊”隊員們還特別提醒老人用氣時要注意多通風,注意檢查家中是否存在熱水器無煙道、煙道破損、煙道未伸出室外等用氣隱患。
“用氣通風,四季相同”“人走火熄,人離閥關”,為了讓老人更好地掌握用氣安全知識,工作人員耐心傳授要點,并總結成簡單易記的口訣。現場,隊員們拿著口訣卡片一句一句給老人指讀。
“聞到了,快行動”,隊員模仿著聞到氣味后的動作:“要是聞到廚房有‘臭雞蛋’味,千萬別動電器,趕緊開窗關閥門,然后到戶外撥打咱們鄭州華潤燃氣熱線電話95777。要是記不住,打110、119也行。”老人們笑著,跟著重復口訣,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牛師傅們還暖心提醒:每年安檢時,他們會告知用戶家中用氣環境有無隱患,面對面宣傳并發放安全用氣須知。安檢后,會在廚房表具上張貼安檢標貼,上面有安全知識合集、應急處置措施和熱線電話。大家要提醒家中老人,遇到燃氣問題,到戶外撥打熱線電話并說明情況。
本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海涵
傳統瑰寶,魅力綻放,一生守護古老拳法的薪火相傳
八旬非遺傳承人,讓古老“心意”煥發新生機
“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10月29日,鄭州體育局家屬院,82歲的呂延芝精神矍鑠邊演示招式,邊講解著拳法要領。
呂延芝的功夫人生始于家族庭院、成于國際舞臺,她將武術傳承融入生命之中,用一生守護古老拳法的薪火相傳,讓心意六合拳從秘傳走向大眾、從傳統走向現代。
皂角樹下,父親苦練“雞步”猶在眼前
1943年呂延芝出生在河南漯河一個心意拳世家,其父呂瑞芳是心意六合拳的一代宗師,祖、父、叔、兄皆精于此拳。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心意六合拳代表性傳承人,呂延芝與武術相伴已有70多個年頭。
如今,滿頭青絲已被白發替代,呂延芝依稀記得老家那棵大大的皂角樹,樹下有繞樹而行父親的身影,地面在一次次踩踏中變得“黑明”。“不知道他在那干啥,就成天圍著樹轉,也不知道轉啥呢?”呂瑞芳將功夫練習融入生活,童年的呂延芝奇怪于父親的舉動,現在卻踏著父輩的足印日復一日地堅持練習。
她回憶10多歲時跟著哥哥和父親去火車站,兄妹倆跟在后邊蹦蹦跳跳地說笑,一睜眼父親已在30米開外。倆人飛跑著追上前,再一迷糊父親又走遠了,那如飛的步伐也常驚呆路人。
“那時候太小還不懂,長大了才知道練的是‘雞步’。”她說,后來自己練功慢慢有了感悟,“所有的拳,所有的肢體運動,腳不到手到等于零”。
呂瑞芳的教育方式別具一格,他建議女兒別受拘束放開了玩,他則在孩子們玩耍時“比畫比畫,說說都要練啥”,而孩子們就在充滿武術氛圍的家庭中,耳濡目染精通了彈腿、查拳、三才劍和上路短打等功夫。
進京比武,“呂氏三杰”事跡登上報刊
1958年春天,15歲的呂延芝跟隨父親參加河南省武術表演賽。這是她第一次出遠門,剛到鄭州她卻打起了“退堂鼓”,跟父親說:“想媽媽了,不想比了,想回去。”
在父親的勸說和鼓勵下,她收起了少女的任性,不但順利完成了表演,還收獲了意外之喜。原來,按照大賽規定,運動員不滿18歲不能獲得名次,她卻憑借優異的表現贏得了一枚金牌。
頒獎之時,一位武術名家鼓勵她:“你回去好好練啊!回來去北京。”她決心努力用功,但認為北京是祖國的心臟,是那么得遙不可及,也在心中忍不住問自己:“咱能去北京?去不了北京!”
1959年秋天,“去北京”的愿望竟然一下子得以實現,呂延芝與父親呂瑞芳、兄長呂志德一起參加第一屆全運會,父子三人不但被譽為“呂氏三杰”,還作為少數民族武術名家代表登上了《人民日報》。
20世紀60年代,呂延芝多次代表河南省參加大型武術賽事,此時的她不光練習心意六合拳和太極拳,還學習國家和國際競賽的規定套路,所展現的技藝驚艷了眾多武術高手。
退休前,呂延芝擔任河南省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高級教練,是中國武術八段高手。她編整的《心意六合拳》被選入中華武術文庫,她還應邀前往瑞士、德國等國講學,培養了眾多海內外弟子。
傳承發揚,讓“秘傳”拳法走向大眾
心意六合拳是我國傳統的內家拳之一,流布于河南省漯河、周口市等地。其動作快而剛猛,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技擊性強。由于此拳招式簡單實用,出手容易傷人,古拳譜告誡:“心意六合不亂傳,無窮奧妙在其間。”
呂瑞芳將心意六合拳的傳承融入了生命之中,他希望女兒將拳術繼承和發揚光大,曾勸勉女兒:“你,這面河南的旗子不能倒。”呂延芝認為,“心意”深不可測,“六合”最是核心,“你的認識有多深,不是肢體上的事,而是內心對天地萬物的認識,并且在動作上,所有的形體都是跟著意在走”。
心意六合拳歷代練拳者都擇徒極嚴,加之主要在回族中流傳,外人很難見到。呂延芝卻打破了“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祖訓,曾于2002年創立鄭州伊華心意拳文武學校,并擔任鄭州北大清真寺武術總教習,所教授的學員在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上收獲心意拳、查拳、八極拳、男子刀術等項目10金18銀的佳績。
2018年,“呂延芝—心意六合拳”在國家級傳承人記錄驗收工作中被評為優秀項目。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心意六合拳的代表性傳承人,她的身影依然活躍在武術傳承的一線。
本報記者 汪永森

嗜睡、眩暈或幻覺、多尿或多汗······
“藥駕”有風險 這份提示清單請收下
秋季晝夜溫差大,感冒、過敏等病癥常發,有些藥吃完千萬別開車,藥駕就像是隱形殺手,會嚴重影響您的駕駛安全。如何避免藥駕?哪些藥吃后駕車存風險?快來看看交警、醫生怎么說?
服用感冒藥后 駕車犯困走神釀事故
日前,廣西防城港市司機陸某在服用感冒藥后駕車,行駛途中注意力不集中,犯困走神,導致車輛失控撞上路燈和停放在路邊的車輛。好在當時沒有其他車輛及行人經過,未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機動車駕駛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規定,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飲酒、服用國家管制的精神藥品或者麻醉藥品,或者患有妨礙安全駕駛機動車的疾病,或者過度疲勞影響安全駕駛的,不得駕駛機動車。
任何人不得強迫、指使、縱容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機動車安全駕駛要求駕駛機動車。
因此,民警依法認定當事人陸某負事故全部責任。
藥駕有哪些危害?
據鄭州交警介紹,“藥駕”,簡單來說就是指服用了某些會影響駕駛安全的藥品,而這些藥物的不良反應正是導致“藥駕”的罪魁禍首。
多數人吃藥前常常忽視藥物的不良反應。這一現象的嚴重性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明顯,但當發生在駕車過程中時,其危害就被放大了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藥駕”不同于“酒駕”,酒駕者往往會由于酒精的作用表現出明顯的外部特征。而藥駕時,駕駛員在服藥后并不會有明顯的異常表現,加之多數人對“藥駕”的相關了解很少,因此“藥駕”很難被發現和避免,這就使得“藥駕”成為馬路上的“隱形殺手”。
五類不良反應威脅駕駛安全
哪些藥物不良反應會引起藥駕?鄭州人民醫院鄭東院區藥學部副主任方圓介紹, 五類不良反應會威脅駕駛安全:
不良反應一:視物模糊
如果開車時視力受損,其嚴重后果可想而知。下列藥物均可引發視力降低、視物模糊或復視等癥狀,開車前應謹慎服用。
解熱鎮痛藥:布洛芬,少數人出現視力降低、辨色困難;吲哚美辛,耳鳴、色視。
解除胃腸痙攣藥:山莨菪堿,可擴大眼瞳孔,持續3~5小時,出現視物不清;阿托品滴眼液,視物不清或模糊,約持續一周。
擴張血管藥:二氫麥角隱亭,視物不清、偶發嘔吐、頭痛等癥狀。
抗心絞痛藥:硝酸甘油,視物模糊。
抗精神病藥:卡馬西平、苯妥英鈉、丙戊酸鈉,視物模糊、復視、眩暈;利培酮,視物模糊、注意力下降,偶有頭暈。
不良反應二:嗜睡
許多藥物中含有中樞抑制類成分,從而使駕駛人員產生嗜睡、困倦、疲乏等癥狀。
抗感冒藥:各類含有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如酚麻美敏片、酚氨咖敏片等,服藥后大腦遲鈍,警覺性下降,注意力分散、昏昏欲睡。
抗過敏藥:撲爾敏、苯海拉明,嗜睡、口干、惡心、嘔吐。
鎮靜催眠藥:安定、氯硝安定、阿普唑侖、巴比妥類、水合氯醛,抑制中樞神經、誘使睡眠。
抗偏頭痛藥:苯噻啶,嗜睡、困倦、疲乏。
質子泵抑制藥: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偶有疲乏、困倦。
因此,服用此類藥后應盡量避免開車,或改選替代藥物。
不良反應三:眩暈或幻覺
駕駛車輛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精神集中,如果服藥后出現眩暈或幻覺,勢必會影響駕車安全。
鎮咳藥:右美沙芬、那可丁,嗜睡、眩暈;噴托維林,服用10分鐘左右可出現頭暈、眼花、全身麻木,并持續4~6小時。
抗心絞痛藥:心得安、慢心律,頭痛、眼花、耳鳴和低血壓;雙嘧達莫、派克昔林, 眩暈、乏力。
抗病毒藥:金剛烷胺,產生幻覺、精神錯亂、眩暈、嗜睡、視物模糊等癥狀。
不良反應四:定向力出現障礙
定向力是指人對時間、地點(或方位)及人物的判斷能力,這也是駕車過程中的重要能力。當駕駛員定向力出現障礙時,極有可能引發交通事故,故應引起重視。
抗胃潰瘍藥: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法莫替丁,引發幻覺、定向力障礙。
不良反應五:多尿或多汗
多尿、多汗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駕駛員的情緒及注意力,對駕車安全造成威脅。
利尿藥: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聽力減退、耳鳴、暫時性耳聾;阿米洛利,口渴、頭暈、視力改變。
降壓藥:復方雙肼屈嗪片,尿量增多;吲達帕胺,4小時后利尿作用最強,出現多尿、多汗或尿頻;哌唑嗪,尿頻、尿急、體位性低血壓。
因此,駕駛人員應注意這些藥物的服用,或者降壓時選擇不利尿的藥。
除此之外,駕駛人員也應注意由不當服藥方式導致的不良反應,嚴格遵守藥物的服用方法,需整片服用的藥勿分割或嚼碎服用,謹遵醫囑。另外,保健品雖然不是藥,但有些也可引發“藥駕”,駕車前請一定咨詢醫生進行服用。
如何避免“藥駕”?
鄭州交警提醒,辦法很簡單,生病服藥期間不開車。
如果生病了必須服藥開車,也應注意這幾點:
主動表明身份:看病時主動表明“我是老司機”,請醫生盡量避免使用會對駕駛員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
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我們服藥時應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商品標簽,特別是用量、禁忌癥和副作用等。
不可超劑量用藥:若自己買藥,種類越少越好。對已知有不良反應但不得不吃的藥,開車前減半量服用,等休息時再補足全量,或藥效消除后再開車上路。
鄭州交警呼吁,“藥駕”危害不容忽視,駕駛員需提高安全意識,主動規避風險。唯有在身體健康、精神集中的狀態下駕車,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本報記者 張玉東

樹根長出“月亮門” 千年奇樹有了司法保護令
一棵千年古樹,以獨特的姿態“屹立”在鞏義市小關鎮鄭溝村高高的土臺上。
這是一棵傾倒了的側柏,它的樹根高高隆起,形成了五道近似圓形的拱門,好似一輪輪滿月,像極了古典園林建筑中的“月洞門”。因此,人們都叫它“月洞柏”。
自然的雕琢
“這棵樹什么時候倒的,我們也都不知道了,以前,雖然這里的土要多一些,地也平一些,但是樹根也已經露出來了。”鄭金雷老人今年90多歲了,說起村里的“月洞柏”,他只記得以前雨水沖刷,樹根越露越多,孩子們在這樹下玩耍,在樹根下鉆來鉆去;古樹的樹蔭下,大人們在休閑乘涼。
“月洞柏”位于鄭溝村的東北方向,距離它100多米處,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岱岳廟。“這棵樹可能原來就在廟里面,現在廟的范圍縮小了,樹就到了廟外。”村民張文占指著不遠處的岱岳廟說。
古側柏見證了鄭溝村的變遷,承載著一代又一代村民的記憶,也在歲月的精心雕琢下變成了“月洞柏”。
或許是多年前的一場狂風暴雨,讓這棵原本筆直挺立的側柏遭受重創而傾倒。為了獲得自身的平衡,為生長獲取養分,古樹的根開始向下生長。
“由于植物的向光性,這棵側柏的樹枝繼續向上生長,讓樹根產生了彎曲,在經年累月的積累下,才形成現在的樣子。”古樹保護專家、登封市文物局世界文化遺產管理科靳紅軍告訴我們,“其中還有水土的流失和風力的作用,大自然和古樹的生命力共同塑造了‘月洞柏’。”
永遠的傳承在鄭溝村,與千年“月洞柏”一同扎根于這片土地的,還有赫赫有名的舞獅與“大水”音樂。
早在解放前,每年正月十六,村民們都會獻上數小時的精彩表演,單桌倒椅、銀晶推磨、上塔、倒塔等高難度舞獅動作令人叫絕;而為其伴奏的“大水”音樂,陣勢浩大,幾十人同場演奏,三十路鼓名傳承至今,成為鄭溝村的文化名片。
鄭溝村黨支部書記鄭曉輝給我們看他手機里保存的視頻,這是今年春節期間,村民們演奏的“大水”音樂,田野里,幾十張大鼓同時演奏,震天的鑼點聲回蕩在全村上空,此時“月洞柏”就像一名聽眾,靜靜聆聽著這激昂的旋律,感受著村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大水’音樂的演奏中來,這是我最高興的。”鄭曉輝說,“古樹‘月洞柏’和這些傳統文化一樣,都是我們村的‘寶貝’,要想傳承好,還要更多年輕人的參與。”
“月洞柏”與舞獅,一靜一動,構成了鄭溝村最亮眼的名片。他們也在村民共同的守護下,不斷延續著自己的獨特魅力。
共同的守護
村民們世世代代與古樹相依的情感,也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守護行動。
“現在,我們看到的土臺和古樹的樣貌,都源于我們在2023年進行的保護措施。”鄭曉輝說,“為了防止水土流失,我們用磚石將土臺底部圍了起來,還對樹根部分進行了覆土,對樹干進行了支撐。”
“這次保護不僅有鞏義市林業局和村里的投入,廣大村民也踴躍捐款捐物。”鄭曉輝帶我們看樹前的石碑,上面刻著捐款的單位和村民的名字,“現在村里有專人負責對古樹進行守護,平時觀察樹的生長狀況,旱的時候及時澆水。”
這份由內而生的保護意愿,仿佛為傾倒的“月洞柏”提供了堅定的根基,而一份“司法保護令”,又為它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今年6月5日,第54個世界環境日,“月洞柏”旁的小路上突然變得熱鬧起來,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鞏義市人民法院聯合小關鎮人民政府、鞏義市林業局,為千年古樹發出《司法保護令》,保護令從養護管理、環境維護、行為禁止等維度劃定了“法律紅線”,法院、林業局、村委等相關人員還現場簽署《保護責任書》,以“司法文書+責任背書”形式壓實了保護責任。
“‘保護令’主要是落實了對古樹的保護責任,如果古樹的健康出現問題,我們去找林業局,他們就得管,如果是平時保護措施不到位,林業局也可以以此追究村里的責任。”鄭曉輝說,“有了《司法保護令》,對古樹的保護,從‘被動守護’邁向了‘主動法治’。”
本報記者 袁連賀 付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