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源維護到代維日常管理,再到工程建設,從主管到班組長,再到副經理,十年來,劉鳳祥歷經了多個工種,也從一線崗位走向了管理崗位,在這個過程中,他擔當有為、謙遜有度。在采訪中,現任鄭州移動網絡部副經理、客戶響應中心主任的劉鳳祥說:“無論在哪個崗位,都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其克服,在每個崗位上都要有所建樹。”
主動創新,5G網絡建設走上“快車道”
從2004年入職鄭州移動,劉鳳祥便成為一名通信戰線上的“戰士”。“我當時是從最基層的基站維護員做起,后來從事過樞紐樓電源系統維護、基站代維管理和基站建設等工作。”劉鳳祥說,回憶十年來的往事,令他記憶深刻的還是作為工程建設中心無線建設項目主管,帶領大家如火如荼進行5G基站建設的日子。
從技術探討到方案落地,從流程梳理到天面整合,從基站安裝到入網運行,5G建設初期,劉鳳祥和他的團隊因地制宜先后總結了“31種場景”的5G網絡建設經驗,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了合適的實施方案,解決疑難站點300多個,為全省的5G建設提供了建設思路,有效提高了5G建設速度與開通效率。
有了這些寶貴經驗,鄭州移動的5G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搭建5G智慧醫療實驗網,助推醫務事業走上5G互聯時代;在重點區域及自動駕駛路線實現5G網絡信號全覆蓋,助力打造全球首條在開放道路上試運行的5G無人駕駛公交線路……
劉鳳祥(左)和同事對基站機房進行檢查
“在地鐵5號線建設5G網絡時,我們下隧道是白天,出隧道是深夜,大家也收不到短信、接不到電話,成了每天都會失聯的人。”劉鳳祥說,他們連續奮斗了80多天,最終在國內率先完成地鐵5G網絡覆蓋,為地鐵出行客戶提供了優質的網絡體驗。看到地鐵上大家順暢地使用移動網絡,劉鳳祥倍感自豪。
甘于奉獻,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工程建設除了時間要求緊、工作任務重之外,還常常會碰到很多困難和危險。在這個時候,劉鳳祥和他的團隊總是挺身而出,攻堅克難啃下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2020年春節假期,劉鳳祥帶領團隊參與河南版“小湯山醫院”5G基站建設。“剛剛回到老家,接到公司命令后,就第一時間趕回鄭州,直奔施工現場。”劉鳳祥說,他組織團隊成員連夜研究并確認5G基站的建設方案,為加快工程進度,連續奮戰了20個小時,率先為醫院架起生命救治“信息橋梁”。
在北龍湖金融島5G網絡建設中,由于機房位于環島地下二層工地,地面崎嶇不平,腳下是連片的碎石,而且現場沒有燈光和信號,設備運輸、安裝、線纜布放,都是在一人照明、一人施工的情況下進行。“對講機無法穿透到地面上,每隔10米就要站一個人,靠原始的大聲吼叫來傳遞信息,一天下來,嗓子都喊啞了,幾乎說不出話來。”劉鳳祥說,就這樣,他們連續奮戰了四天四夜,順利實現了金融島的5G全覆蓋。
如今,劉鳳祥轉任鄭州移動網絡部副經理、客戶響應中心主任,負責的工作內容更多了,壓力也更大了,但他毫無畏懼,堅毅前行。劉鳳祥說:“不管在哪一個崗位,最主要的就是擔當,對自己負責的工作要充滿敬畏感和強烈的使命感。”十年來,他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干一行、愛一行,干一行、強一行。接下來,他將以更大的擔當、更足的干勁投身到移動通信信息化發展的浪潮中。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冬生?
通訊員 陳春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