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會導致心臟不規律地跳動,增加患者發生中風和心力衰竭的風險。房顫長期不治療,將導致心臟功能下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
5月16日,記者從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獲悉,醫院特聘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副主任唐閩,會同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一病區副主任楊海濤,運用介電三維標測+納秒級脈沖消融一體化系統,成功為難治性房顫患者實施介入手術治療。
運用介電三維標測+納秒級脈沖消融一體化系統,解決難治性房顫問題,在全國范圍內尚屬首例。
76歲的患者張先生,來自湖北荊州。50余年前開始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心慌心悸,間斷就診于當地醫院,給予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3周前,張先生癥狀加重,在當地醫院進行檢查,動態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隨后到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就診。在充分考慮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的基礎上,依據患者實際情況,專家團隊決定使用脈沖消融技術治療難治性房顫。
經過充分的籌備,多學科醫療團隊通力合作,開始手術。依據術前CT圖像指導,醫療專家精準操作,運用StarTrek心臟電生理三維標測系統的介電標測技術,精準快速完成了對患者左心房的三維模型重建,并同時完成了基質標測。隨后,在三維系統的指導下,專家們把環形多通道脈沖消融導管放置于肺靜脈前庭部位,并通過脈沖消融系統釋放2000V的納秒級脈沖電場能量至心肌組織,致使心肌達到透壁損傷,“消滅”了病變組織。
整個手術順利進行,消融術后基質標測及起搏檢測顯示,患者的肺靜脈均完成了電隔離。并且在整個手術過程中,患者并未出現肌顫等情況。術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無任何并發癥或不良事件發生,目前患者已順利康復出院。
專家表示,三維介電標測技術讓成像和指導導管到位消融的手術流程進行得十分順利,模型真實、定位精準,同時納秒級的脈沖消融電場技術也讓手術變得更加安全,患者在肺靜脈前庭的消融過程中未出現肌顫或其他不良事件,達到了非常理想的電隔離結果。
據介紹,脈沖消融術是近年來新興起的房顫的介入治療方式,通過將高壓脈沖電場能量輸送至心臟特定部位,選擇性損傷肺靜脈前庭及心肌組織,完成肺靜脈隔離并達到治療房顫的目的。脈沖消融術擁有成功率高、操作簡單、并發癥少等優勢,是新一代十分具有潛力的心律失常治療方式。
記者 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