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遠闊壯美,咖啡香氣氤氳。而這一切美好竟然與游客相遇在中牟縣的一個村子里。”9月8日,趁著周末,鄭州市民陳樂之帶著家人到中牟縣九堡村游玩,喝著咖啡,賞著美景。
九堡村是中牟縣臨近黃河的一個小漁村,昔日名不見經傳。近年來,當地依托黃河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對古村落進行了改造,蝶變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獨特的黃河文化、古樸的民俗風情、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這個村子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體驗閑適放松的鄉村慢生活。
近年來,中牟縣緊緊扭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全力打造黃河長久安瀾示范帶、生態保護樣板區、安居樂業“幸福灘”、黃河文化新標桿,奮力書寫新時代“黃河故事”的中牟篇章。
該縣挖掘黃河流域資源優勢,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深化“旅游+”業態大融合,建設黃河觀景臺、黃河農耕文化展示墻,舉辦稻草人農場農耕文化體驗等文化活動,叫響“歸園田居”關家村、“生態宜居”七里店村、“森林鄉村”王莊村、“黃河九堡”九堡村等美麗鄉村品牌,打造沿黃優質林果采摘觀光帶。引進陳砦花卉、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一軸兩帶三塊八區”產業規劃布局。
以“大河之南鄉村農文創街區”為核心,“尋寶之路”為動線,從九堡村到黃河大壩各個節點,貫徹東西9個點位與沿路沿線景觀,中牟縣構建起“一中心、一動線、多業態”的黃河景觀圈格局,創建了以“尋寶黃河,藝品九堡”為主題的九堡新名牌。九堡村綠化美化,建設了黃河博物館、九堡黃河書畫社、九堡書屋、蘆浦社、聽蘆花廳、雁鳴軒等,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極大增強。
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災,中牟縣實施趙口和九堡控導除險加固工程、韋灘河段坍塌應急搶險工程、引黃灌區沈砂池生態修復工程、三劉寨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等項目,實現了堤壩穩固、水不漫灘。著力打造沿黃地區的綠色生態景觀線,以總投資3.5億元,高標準建成生態廊道31公里(中牟段),栽植各類喬灌木3萬余株,地被80萬平方米。圍繞“三灘分治”推動點、線、面相結合,以治灘為重點,以黃河濕地中牟鳥類棲息地等工程建設為抓手,統籌實施灘區、濱水緩沖帶、濕地和蓄滯洪區生態修復等工程,增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中牟縣積極響應“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號召,織密黃河安瀾防線,讓“黃沙灘”變身“幸福鎮”,讓“小漁村”變身“旅游村”。
在中牟縣狼城崗鎮韋灘社區一號院小區的花園里,居民三三兩兩坐在長椅上安靜閑談。從剛開始的“初來乍到”到現如今“安居樂業”,灘區群眾見證了遷建社區的成長。作為鄭州市唯一承擔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程的區域,中牟縣以灘區居民遷建工程為載體,高質量完成灘區群眾搬遷,累計投資37億元,流轉土地12000多畝,建成167棟小高層住宅,新建配套設施11處,圓了2萬灘區群眾的“安居夢”。
今年“五一”假期,中牟縣雁鳴湖鎮九堡村開啟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暨中牟縣雁鳴湖鎮九堡村春日見面禮”活動,上千名村民與游客歡聚在一起,品黃河文化,賞九九及笄禮,購黃河好物,共同見證了九堡村翻開新篇章的重要時刻。“生意很好,來吃飯的人排長隊,等忙完了都已經是下午三四點鐘,今年五一比往年五一收入多了至少兩倍。”看著煥然一新的村莊面貌、熙熙攘攘的市民游客,經營農家樂的村民萬全銀笑開了花。據了解,“五一”期間,九堡村累計接待游客5萬人次。
中牟縣沿黃鄉鎮充分發揮獨特的氣候、水土、光照優勢,積極引導并鼓勵農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林果種植,調整種植產業結構,在雁鳴湖鎮、狼城崗鎮、萬灘鎮等沿黃區域打造中牟蘋果“黃金采摘帶”,總種植面積近2萬畝,畝產值在6000元到8000元之間,不僅為農民增收作出貢獻,也豐富了城鄉居民的果盤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動力。“這些年,朱固村積極發展鄉村特色農產品,不僅鼓起了種植戶的‘錢袋子’,也映紅了他們的好日子。”朱固村黨支部書記吳玉建信心滿滿地說。
8月,中牟蘋果迎來豐收,青的、黃的、紅的果兒掛滿枝頭。雁鳴湖鎮朱固社區門口,自發形成的蘋果市場熱鬧非凡。售果的農民、分揀的工人、收貨的車輛來來往往,一片繁忙景象。村民馬女士說:“俺村種植蘋果30多年,朱固蘋果是咱這兒響當當的特色品牌,家家戶戶都有蘋果園。成熟期從6月一直到年底,品種豐富,有紅星、紅富士、花碩、美八等。價格隨行就市,而且都是客商上門收購,根本不愁賣不掉!”
黃河戰略落實落地,鄉村振興圖景鋪展。中牟縣委書記丁文霞表示,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牟縣將借勢而上,以釘釘子的精神真抓實干,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型、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轉變、農民增收向共同富裕跨越。
記者?張朝暉?通訊員?張晨?徐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