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的清晨,晨露還沒散盡,鄭州經開區航海東路上的第一縷陽光,已輕輕落在燈桿兩側飄揚的五星紅旗上;中心廣場中,一簇簇時令花卉綻放笑顏。中秋、國慶“雙節”臨近,這片城區正被“中國紅”與“繽紛彩”層層包裹,悄悄換上了喜慶的“雙節盛裝”。為迎接國慶、中秋“雙節”,經開區緊扣“我們的城市叫鄭州”主題,以“國旗添紅、花卉增彩”為核心,統籌推進氛圍營造與精細管護,用“抬頭見國旗、移步聞花香”的實景,為轄區居民提前送上滿溢家國情懷的節日祝福。

滿城“中國紅”:一面面國旗飄出煙火里的儀式感
“這國旗一掛,過節的味兒一下子就濃了!”9月24日清晨,路過第八大街的居民王女士,看著燈桿兩側整齊的五星紅旗,忍不住掏出手機拍照。為營造莊嚴熱烈的國慶氛圍,經開區嚴格落實鄭州市相關部署,在航海東路(機場高速—東三環)、第八大街(經北六路—南三環)等主次干道及城市主要出入口,集中懸掛標準化國旗800余面,其中600面是往年國旗經清洗、檢修后循環利用的。
為不耽誤居民出行,市政專項施工隊搶抓9月24日、25日晴好天氣,避開早晚高峰,開啟“錯峰作戰”。清晨6點,安裝組的工人就踩著登高車到位,腰間系著安全繩,手里攥著水平儀,“每面國旗的懸掛角度都要調3遍,高了擋視線,低了不精神,得讓路過的人看著舒服”;夜間10點后,亮化組又帶著檢修工具包上街,對沿街夜景照明設施逐一排查,確保入夜后燈光與國旗相映,“紅韻流光”不刺眼。施工隊負責人說,截至9月24日,國旗懸掛已完成80%;10月12日會有序拆除,做到“節前扮靚、節后不雜亂”。

全域“繽紛彩”:15萬盆鮮花織就街角的節日詩
如果說國旗是經開區雙節氛圍的“精氣神”,那15萬余盆時令花卉,就是最添活力的“俏容顏”。走進中心廣場,孔雀草、矮牽牛交織成圓形花境,中間點綴的紅色國慶菊拼出隱約的“團圓”輪廓;京港澳高速經開段沿線,橙色羽衣甘藍與金色萬壽菊順著護欄鋪展,像兩條流動的彩虹,路過的貨車司機特意放慢車速,用手機拍下這抹“經開亮色”;航海路、八大街等主次干道的中分帶里,工作人員按“紅+黃”色彩分層擺花,居民駕車出行時,透過車窗就能瞥見一路“花影隨行”。

“不光要種得好看,更要養得持久。”經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綠化養護負責人介紹,此次景觀營造精選孔雀草、矮牽牛、羽衣甘藍等6種花期適配的時令花,按“對外交通窗口重迎賓、居民休閑區重互動、主次干道重連貫”的思路布局,實現“點上出彩、線上成景、面上提質”。

“種花容易護花難,得讓這‘繽紛彩’一直美到節后。” 經開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綠化養護負責人說,此次選的孔雀草、矮牽牛、羽衣甘藍等6種花,都是花期能持續20天以上的時令品種,還按“交通窗口重迎賓、休閑區重互動、干道重連貫”的思路布局,讓每處花境都“有用又好看”。為守住景觀效果,工作人員提前在20余條干道播撒花籽,給中心廣場、八大街花壇補植花草3000余盆,清運雜物5車;雙節期間,10支養護隊會按“早6點至晚8點”輪班巡查,清晨澆水時會繞著花境慢澆,避免沖倒小苗;午后背著藥箱排查病蟲害,發現黃葉就及時修剪;傍晚還會清理花境周邊的落葉、垃圾。更貼心的是,養護倉庫里備了2000盆備用花苗,一旦花卉被風雨損壞,2小時內就能補植更換,確保“花海”始終“顏值在線。

一線堅守:城管人的“辛苦指數”換居民的“幸福指數”
這滿街的“紅”與“彩”的背后,藏著城管人的日夜堅守。綠化養護隊的杜師傅,連續三天凌晨5點就到公園,蹲在花境旁用濕度儀測土壤水分,“這花跟孩子似的,濕度低于60%就蔫,得盯著”;亮化組的程工,為趕在9月25日前檢修完所有亮化,連續一周工作到凌晨,眼鏡片上沾了灰也顧不上擦,“夜里涼,但看到居民路過時笑著指燈帶,就覺得值”。

截至9月25日,經開區雙節氛圍營造已完成95%,只剩部分社區口袋公園的小景觀還在微調。接下來,經開區還會持續打磨細節,養護隊會根據天氣調整澆水頻次,安裝組會定期檢查國旗是否歪斜。待到雙節當天,居民漫步街頭時,既能看到五星紅旗迎風展,也能聞著花香賞明月——這份“有溫度、有情懷”的節日氛圍,正是經開區給轄區居民最實在的節日禮物。
記者 謝鵬飛 通訊員 周彤 侯珂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