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關鍵時期,“四好農村路”建設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河南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效?13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南省高質量完成“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十場)上了解到,“十四五”期間,省委省政府連續五年把“四好農村路”建設列為省重點民生實事。大力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安全暢通惠民工程、多元融合發展工程。目前,農村地區“行路難”問題已得到歷史性解決,人民群眾對“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需求實現了“行得暢、走得安、變得美、富得快”的歷史性飛躍。內通外聯、通村暢鄉、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四通八達、遍布城鄉,已成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黃金通道”,托穩了群眾的致富夢想。
堅持建設提質“優路網”,服務社會“行得暢”。積極推進骨干路網提檔升級、基礎路網延伸完善,“十四五”時期新改建農村公路4萬公里,總里程達到24.4萬公里,位居全國前列,基本實現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全省17.9萬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上硬化路,新縣田鋪大灣、林州石板巖、淅川鄒莊移民村等村鎮通過農村公路建設,不僅解決了群眾通路通車的“硬需求”,也更好滿足了群眾便捷出行的“新期盼”。
堅持安全提標“強基礎”,守護群眾“走得安”。完成了24萬公里的農村公路自然災害承災體普查,投入超100億元,啟動全省老舊橋梁健康監測及改造專項治理行動,在臨水臨崖、急彎陡坡等重點路段完善護欄等安防設施1.7萬余公里,改造危舊橋梁4081座,治理農村地區平交路口安全隱患超1.3萬個,更多的“平安路、放心橋”得到有力打造。內鄉、桐柏等縣(市)入選了全國農村公路安全設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細化提升精品工程。
堅持治理提效“煥新顏”,引領鄉村“變得美”。進一步完善“路長制”運行長效機制,具備條件的農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率達到100%,精準實施養護改造。持續加強路域環境治理,實現“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整修農村公路邊溝超1.5萬公里。越來越多的鄉鎮通過微改造、巧植入、精提升,不斷美化路域環境,展現了“一眼凈、兩側美、道路暢”的美景。
堅持融合提速“促發展”,助力群眾“富得快”。大力發展“農村公路+”模式。比如,信陽茶源綠道、鶴壁風車天路、欒川北部公路成為網紅打卡路,“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旅游路修到了千山萬水。還比如,濟源南山產業路串連29個村,帶動蔬菜種子產業集群發展,1.5萬戶群眾直接受益,“公路通,百業興”的產業路修通了千園萬企。再比如,推動農村公路建設向進村入戶傾斜,暢通農貨進城“最初一公里”和城貨下鄉“最后一公里”,“集體增效益、農民增收入”的“兩增”致富路修進了千村萬戶。如今的農村公路不僅已成為群眾便捷出行的“寬敞大道”,更成為農業興旺、農村美麗、農民致富的“康莊大道”。
下一步,我省將聚焦“兩高四著力”重大要求,實施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為推進全省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記者 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