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u id="ho2qd"></u></strong></samp>
    <track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rack>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tbody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body>
    <progress id="ho2qd"><bdo id="ho2qd"></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ho2qd"><nobr id="ho2qd"><dfn id="ho2qd"></dfn></nobr></progress>
      <menuitem id="ho2qd"><ins id="ho2qd"></ins></menuitem>
    2. <menuitem id="ho2qd"><strong id="ho2qd"></strong></menuitem>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3.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samp id="ho2qd"></samp>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ruby id="ho2qd"></ruby></strong></samp><tbody id="ho2qd"><bdo id="ho2qd"></bdo></tbody><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1. <samp id="ho2qd"><ins id="ho2qd"><ruby id="ho2qd"></ruby></ins></samp><tbody id="ho2qd"></tbody>

        2. 瞭望塔 | 國資亮“家底”,惠及民生底氣更足

          2025-10-28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10月26日,國務院關于2024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國有資產最新“家底”公布。

          截至2024年末,全國國有企業(不含金融企業)資產總額401.7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109.4萬億元。國有金融企業資產總額487.9萬億元、國有金融資本權益33.9萬億元。報告還公布了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情況。這份涵蓋企業國有資產、金融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和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的全面報告,向全國人民交出了一本“明白賬”,意義重大。

          一方面,公布國資“家底”,是落實人民所有權,強化人大監督職能的一種制度性安排。

          根據《民法典》,屬于國家所有的財產,屬于全民所有,這意味著全體人民是國有資產的最終所有者。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和管理權,本質上是一種受托責任。定期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正是這一受托責任的制度化體現。

          通過人大監督,確保政府“管好家”“理好財”,是建設責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此舉不僅增強了國有資產管理的公開透明度,也極大提升了其公信力,讓人民對“共同財富”的歸屬感和安全感更加堅實。

          另一方面,曬出家底也是提升治理效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

          國有資產體量龐大,分布廣泛。如此龐大的資源,一旦管理不善,不僅會造成巨大浪費,還可能滋生腐敗和各種風險。通過系統性規范化的報告制度,有利于倒逼各級管理部門強化基礎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和優化資產布局。

          報告同時稱,“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堅決管好、用好全體人民的共同寶貴財富”。這一論述揭示了一個事實,即國有資產管理的最終目標不僅在于數字的增長,更要讓每一位公民都能感受到這份共同財富帶來的福祉。

          實現這一目標,讓國資這份“家底”與老百姓的生活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讓公眾切實感受到國資不斷增值的價值,需在“用好”這一點上,進一步強化國有資本收益的公共性分配。

          以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為例,即可看出國有資本紅利釋放的深遠民生意義。養老保險是百姓老有所養的基礎和保證,為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近年來我國啟動了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的改革。

          相關改革直觀體現了國有企業的全民所有屬性,將國資發展成果與民生保障直接掛鉤,通過股權分紅等收益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為應對人口老齡化、夯實老有所養基礎提供了堅實支撐。同時,其以國有資本填補歷史遺留的社保基金缺口,避免了增加稅收或提高繳費率,有效維護了代際公平,讓民眾切實感受到了國資“家底”的保障價值,無疑是對國資“全民所有”概念最直接最深刻的感知。

          國資“家底”厚,惠及民生的底氣就更足。借鑒以往經驗,繼續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的比例,并更多地用于教育、醫療、養老、保障性住房等重點民生領域,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相信還有更大空間。

          □據《南方都市報》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