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春秋航空開招已婚已育空嫂”的話題沖上熱搜榜第一位,引發網友熱議。該航司發布的招聘計劃顯示,招聘面向已婚已育女性,年齡放寬至40歲,身高162cm~174cm,持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無工作經驗要求、專業不限。
這無疑是一件好事。就像網友說的,“沒什么客人是媽媽搞不定的”。相信人生閱歷豐富的女空乘們投入工作后,旅客服務水平將會提高,團隊凝聚力也會提升。
此舉也意味著,破除職場“35歲門檻”正在加速。不僅已婚已育的女性、想換工作的中年人能有更多就業機會,也自然有利于企業確立新的選人用人標準,賦予崗位更開放、更公正、更具彈性的需求。從公務員考試帶頭破除年齡限制,到更多行業躬身入局,于社會發展而言,我們需要更多公平、包容、善意的改變。
當然就招聘女空乘這件事,有一點存在爭議——為什么要區分稱呼?未婚未育的叫“空姐”,已婚已育的叫“空嫂”,這是不是也有點年齡歧視的意味?
根據航司工作人員的解釋稱,因為業內一直有“空嫂”的提法,但就崗位工作性質和內容等而言,“空姐”和“空嫂”是沒有區別的。既然如此,不妨繼續用我們熟悉又親切的“空姐”來稱呼她們好了。不管“小姐姐”還是“知心大姐”,不都是姐嗎?不管結沒結婚,不都應該做好本職工作嗎?
稱呼雖重要,但專業度更重要。“空姐”與“空嫂”一字之差,也只是個人婚育情況的一點區別,沒必要刻意強調。既然就業正逐步放寬年齡限制,社會正逐步消除年齡歧視,那就不必拘泥于細枝末節,更不能再變相加之隱性束縛。
要放開就得真正放開,法律、機制、社會觀念等都需要有新的調整和應對。
□評論員 韓靜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