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u id="ho2qd"></u></strong></samp>
    <track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rack>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tbody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body>
    <progress id="ho2qd"><bdo id="ho2qd"></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ho2qd"><nobr id="ho2qd"><dfn id="ho2qd"></dfn></nobr></progress>
      <menuitem id="ho2qd"><ins id="ho2qd"></ins></menuitem>
    2. <menuitem id="ho2qd"><strong id="ho2qd"></strong></menuitem>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3.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samp id="ho2qd"></samp>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ruby id="ho2qd"></ruby></strong></samp><tbody id="ho2qd"><bdo id="ho2qd"></bdo></tbody><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1. <samp id="ho2qd"><ins id="ho2qd"><ruby id="ho2qd"></ruby></ins></samp><tbody id="ho2qd"></tbody>

        2. 10.31鄭州晚報文脈周刊 | 鄭州“真金白銀”獎補演藝賽事活動

          2025-10-3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全力打造“演藝名市、文旅強市” 

          鄭州“真金白銀”獎補演藝賽事活動 

          最高獎勵300萬元

          10月30日,記者從“2025鄭州演藝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全力打造“演藝名市、文旅強市”,圍繞演唱會等演藝賽事活動舉辦,鄭州市將在近日出臺《鄭州市演藝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勵政策》。

          三大獎補設立 助力惠企興業

          一是獎演出舉辦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將加大對在鄭舉辦5000人以上大型營業性演出舉辦單位的支持力度,根據累計售票人數、售票收入、觀眾結構等,分檔給予最高300萬元獎補。二是獎票務公司。首次對票務公司進行獎勵,根據年度票務收入,分檔給予票務平臺最高200萬元獎勵。三是獎舉辦場館。首次對場館(地)進行獎勵,根據場館(地)累計承辦場次,分檔給予場館(地)最高120萬元獎勵。

          一張通行“票根” 潮玩整個鄭州

          為滿足歌迷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元化消費需求,著眼“演藝賽事+”多元融合發展,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市商務局推出演藝賽事優惠政策,演藝賽事開始前一天至結束后一天期間,觀眾憑演唱會門票(含電子門票),在全市餐飲、酒店、景區和特色商圈享受專屬折扣,政策試行期為一年。目前,已有150余家餐飲住宿企業、37家星級飯店、近30家A級景區等文旅場景參與,其中14家景區給予門票免費政策,共計260余條優惠舉措。同時,鄭州市還將積極探索并成立“票根經濟商家聯盟”,統一“鄭在陪你”品牌標識,讓廣大歌迷朋友、市民游客輕松享受“票根福利”。

          一份“粉絲禮包” 盡顯城市真誠

          據記者了解,鄭州市計劃推出演唱會專屬“粉絲大禮包”,內容涵蓋城市特色文創小禮品、合作商家電子優惠券包(覆蓋餐飲、零售、書店等)、重點景區電子門票折扣券、出行折扣券、城市交通指南(含地鐵、公交線路建議)、特色旅游線路以及重點文旅活動資訊提醒等服務,讓廣大粉絲在觀看演出之余,盡情享受到這座城市帶來的真誠和實惠。

          一腔熱情滿滿 服務就在身邊

          此外,記者還在發布會上了解到,有關部門還將在大型演藝或比賽活動期間鼓勵商家為觀眾提供專車接送、演唱會紀念品、打卡留念、夜宵點心等增值服務。活動期間,加密公交地鐵班次,延長運營時間,加強活動場館與重點酒店、商圈、交通樞紐之間的銜接。全線網已儲備25列備用地鐵列車,出租汽車行業籌備1500余臺保障車輛隨時待命,以應對客流變化。提前研判觀眾購票需要,必要時聯合鐵路部門加開“歌迷專列”,為廣大觀眾提供細致周到的完美服務。

          本報記者 李居正


          鄭州多管齊下激活賽事經濟

          全民健身活動每年1000場次以上

          鄭州作為國家促進體育消費和賽事經濟試點城市,賽事經濟潛力十足。當前,鄭州在發展賽事經濟方面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創新性舉措?10月30日,記者從“2025鄭州演藝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鄭州體育將多管齊下,全面激發體育市場活力。

          強化政策供給

          構建梯度化扶持機制

          據記者了解,即將出臺的《鄭州市關于促進演藝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獎勵政策》,將通過一套政策體系,為各類演藝賽事在鄭發展提供精準助力。其中,對經國際組織授權的高水平賽事給予最高300萬元獎勵補貼,對全國性賽事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補貼,對自主品牌賽事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補貼。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賽,為賽事市場化發展提供全鏈條支持,優化營商環境。

          完善賽事布局

          打造結構化賽事體系

          在賽事體系構建上,市體育局將秉持以“三大球”振興為引擎,注重系統謀劃與分類推進。一方面,強化賽事引領功能與產業帶動,通過引進2~3項國際級、國家級高水平賽事提升城市影響力,并將足球、籃球、排球等職業聯賽和城市聯賽作為關鍵支撐,每年舉辦不少于8項;另一方面,夯實全民健身基礎與人才根基,廣泛開展“動起來鄭精彩”等全民健身活動,全年組織不少于1000場次。同時系統舉辦“奔跑吧·少年”青少年體育賽事,每年不少于45項。同時,鼓勵各區縣打造“一區一品”特色賽事,推動形成可持續的賽事發展格局。

          深化產業融合

          拓展“賽事經濟”新價值

          做好“賽事+”這篇大文章,離不開多部門協同合作。未來,全市將積極推動賽事與文旅、商貿、會展等資源聯動,打造“觀賽+旅游+消費”一站式體驗。拓展消費場景,推動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并配套實施“跟著賽事游鄭州”、發放體育消費券等惠民舉措,將賽事帶來的瞬時人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增量,全面提升賽事的綜合帶動效應。

          本報記者 李居正


          后防中堅缺陣 河南杜康出征“蜀道難”

          10月31日,河南俱樂部酒祖杜康隊將再度造訪成都鳳凰山專業足球場,挑戰目前排名第二的成都蓉城。這是一場“事不關己”卻又會直接影響爭冠格局的比賽,河南杜康也因此承載了很高的關注度,作為后防中堅外援的邁達納將因傷缺席本場比賽,這在一定程度上會讓河南杜康的“阻擊戰”變得更困難。

          聯賽愈到尾聲,奪冠和保級的競爭就愈發白熱化,上一輪更是出現了前三名紛紛遇阻的罕見場景,在上海海港完敗于山東泰山的同時,成都蓉城和上海申花卻都沒能抓住機會實現反超,盡管積分榜上的排名沒有出現變動,競爭的殘酷性卻充分顯現。這也無形中提升了外界對“攔路虎”們的期望值。

          上一輪在主場最后時刻被浙江綠城絕平,河南杜康繼續排在積分榜第11位,在聯賽還剩兩輪的情況下,排名大幅度提升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但本輪做客成都鳳凰山,一方面比賽結果會對奪冠形勢產生直接影響;另一方面,近兩個賽季每次川豫大戰都會打得火星四濺,所以也讓河南球迷對成都蓉城格外“重視”。上周在主場與浙江隊的比賽結束后,全場就用整齊劃一的口號聲來表達客場擊敗成都的愿望。而在新聞發布會上,拉莫斯也表示了爭勝的決心。

          盡管成都蓉城目前高居積分榜第二,遙遙領先于河南杜康,但在兩隊的直接對話中,占有優勢的卻是后者。聯賽首回合,河南杜康在主場3∶2取勝,足協杯半決賽他們又歷經點球大戰淘汰了對手,創造了隊史新紀錄。所以球隊在鳳凰山再度取勝,也并非奢望。

          但在河南杜康出征前卻出現了一點意外,中后衛邁達納因傷無法隨隊前往成都,作為球隊絕對主力,他的缺席讓河南隊的后防線平添變數,作戰難度瞬間變大。在足協杯半決賽中,正是邁達納和盧卡斯兩位高大中后衛聯袂在成都蓉城的前鋒費利佩面前豎起了“一堵高墻”,有效遏制了對方的進攻。而在邁達納缺席的情況下,如何遏制費利佩的沖擊,就成為拉莫斯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成都蓉城的這位鋒霸近來也狀態上佳,上輪正是憑借他的梅開二度,成都蓉城才避免了失利的結果。

          面對主場作戰誓死一搏的成都蓉城,河南杜康將要面臨的困難不難想象,不過對手急于求勝的心態卻也是最可利用的環節,納薩里奧、卡多索和阿奇姆彭所組成的三叉戟,攻擊力同樣讓對方防線膽寒。本場比賽其實是一場心態的較量,誰更有耐心,誰才有更大的勝面。而于河南杜康而言,除了全力爭勝,扮演好阻擊者角色的同時,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防止傷病。聯賽臨近結束,征戰一年的球員身體都已經處于疲勞狀態,受傷的風險也大大增加。畢竟后面還有更重要的足協杯決賽,保證全員健康出戰足協杯,是河南杜康目前的第一要務。

          記者 郭韜略


          組建“演唱服務聯盟”

          奧體中心 為觀眾保駕護航

          作為“星光璀璨”演唱會云集的大型演藝活動承辦地,位于鄭州市中原區的奧體中心,已經成為省內外游客來到鄭州的重要目的地。10月30日,記者從“2025鄭州演藝賽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如今,鄭州奧體中心已承載全市90%以上演唱會活動,已成為區域演藝的新地標和“流量引力場”,帶動酒店、餐飲、旅游等相關產業持續發展。

          據了解,自2023年以來,奧體中心成功舉辦大型演藝活動90余場,吸引觀眾超150萬人次,其中80%為市外觀眾,累計帶動全市“吃住行、游購娛”消費近百億元,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2024年6月,奧體中心首次嘗試體育場(6萬座)與體育館(1.6萬座)“同日雙開”的演唱會,開創中部地區大型演藝活動,同日雙場聯動的先河;2025年6月首次舉辦體育場“四面臺”演唱會,創下單場觀眾人數歷史新高。

          鄭州奧體中心將持續提升保障能力,保障力量從每萬名觀眾340人下降至120人,體育館清場時間壓縮至5分鐘、體育場清場時間縮短至10分鐘,全片區疏散時間從2小時減至30分鐘。

          組建“演唱服務聯盟”,聯合周邊5公里范圍內的酒店、餐飲、商圈等,力推住宿套餐、延遲退房、行李寄存、定點接送等增值服務提質升級。目前,CCD相關配套項目主體完工,地上地下商業穩步推進,與“一路四街”聯動,形成打卡地標;奧體建國飯店、嘉錦酒店、海底撈、巴奴等知名企業形成聯動,常態化運營演唱會美食專線,串聯場館與商業節點。

          記者 李居正


          鄭州探索出“詩詞+”創新路徑

          2025中華經典詩詞論壇搭建詩學交流高地

          10月29日,正值重陽佳節,以“傳承中華經典詩詞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為主題的2025中華經典詩詞論壇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

          中華經典詩詞論壇是由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中華詩詞學會、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常設性論壇,目前已連續舉辦3屆。

          作為2025年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的重要活動之一,本屆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位專家學者、文化名人、文藝工作者等嘉賓參會,圍繞中華經典詩詞的當代價值、傳播路徑、文旅融合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詩詞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

          “中華經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化精髓、審美追求、價值理念和哲學思想。近年來,中華經典詩詞以‘破圈’之勢走進大眾生活,通過短視頻、影視、綜藝、研學旅行等新形式及VR、AI等新技術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現其不朽魅力與澎湃生命力。”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社總編輯盛若蔚呼吁,未來應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多舉措推動中華經典詩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讓中華經典詩詞“活”在屏幕上、“舞”在劇場里、“融”在旅途中,讓詩詞的魅力傳得更遠、傳得更廣。

          傳承中華經典詩詞 推動文化繁榮興盛

          開幕儀式后,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原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周文彰,中宣部文藝局原局長、中宣部“學習強國”原總編輯劉漢俊,男高音歌唱家、鄭州大學河南音樂學院院長戴玉強,人民日報社文藝部主任袁新文,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董強作主旨發言。

          周文彰認為,加強新時代詩詞理論研究是推動文化繁榮興盛的必然要求。當前詩詞理論應重點圍繞詩詞題材、用詞、用韻等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題材應立足當代偉大創造,記錄時代鮮活印記;用詞可古今融合,善用時代新詞;用韻應堅持“雙軌并行”,以當代誦讀實踐為檢驗標準。他呼吁,要在繼承古代詩論寶貴遺產的基礎上,勇于創新,構建新時代詩學體系,有效指導當代詩詞創作與評論實踐,讓中華詩詞在守正創新中彰顯時代價值。

          劉漢俊在主旨發言中指出,長江與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共同孕育并塑造了燦爛的中華詩詞。長江與黃河構成的南北文化二元結構,相互作用、互補共生,造就了中華文明的豐富多彩,形成了堅固的中華文明統一體,而中華詩詞正是這一獨特文化現象的完美體現與重要貢獻。

          戴玉強提出“為詩詞插上音樂的翅膀”,倡導詩詞與音樂深度融合。他認為,詩詞與歌曲本就同源,通過譜曲演唱,古典詩詞能超越語言障礙,更直觀地傳遞情感與意境。他提議面向各界開展詩詞歌曲作品征集與展演,重點鼓勵套曲創作,將唐詩宋詞等經典譜寫成歌曲,讓經典詩詞通過歌唱形式廣泛傳唱,煥發時代活力。

          袁新文系統梳理了古典詩詞在當代傳播的多元現象與深刻啟示。他指出,古典詩詞正通過與傳統及新興藝術形式的深度融合實現廣泛傳播,如與音樂、綜藝、影視、戲劇的“嫁接”,借助短視頻、直播、AI等技術賦能拓展了傳播渠道與表現力,文旅融合則讓詩詞以“詩旅”形式煥發新生,增強了公眾的沉浸式體驗。

          董強以“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國大詩人”為主題,闡述了中華經典詩詞特別是唐詩的全球傳播與影響。唐詩作為中國文學的高峰,早在幾個世紀前就通過西方漢學家和譯者的努力走向世界,成為跨文化對話的重要橋梁。這種跨越文化的翻譯、闡釋與轉化,使唐詩成為世界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彰顯了中華經典詩詞的恒久魅力。

          聚焦詩詞傳承創新,共話文化發展路徑

          10月29日下午舉行了3場圓桌論壇,分別圍繞“古都新韻——用好鄭州詩詞資源,提升城市形象與文化軟實力”“詩筆點金——詩詞文化賦能文旅產業的升維之道”“文脈賡續——經典詩詞涵養新時代大眾文藝”3個主題展開討論,嘉賓各抒己見,分享了自己的學術成果和實踐經驗,為中華經典詩詞的當代轉化與城市文化發展建言獻策。

          與會嘉賓表示,詩詞是山水景觀與人文遺跡的靈魂所在,可以有效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與情感價值。應深入挖掘地方獨特的歷史文脈與詩詞資源,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可通過在景區系統展示相關詩詞、開發詩詞主題旅游線路、打造沉浸式詩詞體驗場景、創新詩詞文創產品等多元化路徑,把詩詞轉化為可見可感可消費可參與的文旅產品。

          與會嘉賓認為,詩詞與音樂、舞蹈、影視、綜藝等藝術形式的融合,是讓經典“活起來”“傳開去”的重要途徑。相關創作應秉持“守正創新”原則,既要深刻理解并尊重詩詞的精神內核與審美特質,也要善于運用現代表達方式與技術手段,注重與當代人的情感共鳴,與時代關切相聯結,要做到雅俗共賞,使詩詞真正融入現代生活,滋養大眾心靈,特別是在青少年群體中播撒詩意的種子。

          與會嘉賓建議,鄭州作為唐代大詩人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的故鄉,不應局限于有幾首與鄭州有關的詩詞,而應系統梳理、整合與城市關聯緊密的詩人及其精神遺產,大力推動“詩人IP”建設,通過在人流密集區設立詩人雕塑、建設詩詞主題街區、推動詩詞進校園、舉辦詩詞音樂會、開發詩人文創、加強融媒體傳播等多種方式,將這些詩人及其留下的文學遺產轉化為鄭州獨特的“文化名片”,從而有效提升鄭州作為“詩詞重鎮”的文化辨識度與軟實力。

          多維體驗:

          古樂詩詞奏響千年文脈

          10月28日下午,作為論壇活動的一部分,由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呈現的“重陽詩樂會——2025中華經典詩詞論壇鄭州詩詞專場演出”在鄭州文廟優雅奏響。演出精選《詩經》中的經典篇目,以及杜甫、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4位鄭州詩人的名作,通過古樂演奏、吟唱與朗誦等形式,將詩詞與音樂融合,重現先秦“詩樂舞一體”的禮樂傳統,為現場觀眾帶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盛宴。

          論壇期間,嘉賓還走進了管城區阜民里旅游休閑街區。他們登上街區城市發布中心二樓平臺,夕陽樓遺址輪廓依稀可見,李商隱“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的詩句浮現,與遠處的LED屏廣告形成“古詩與現代符號”的跨越時空對話。

          在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巍巍亳都·王都典范”特展通過環形浮雕墻、全息光影技術,生動還原了鄭州作為商代早期都城的恢宏格局。3600年城址未移的考古奇跡,讓嘉賓深刻理解了“華夏文明根脈”的厚重。

          鄭州通過“聽詩樂、走街巷、探文博”的多維實踐,不僅讓“杜甫故里”“商都故都”的文化標簽“立”了起來,更探索出一條“詩詞+”的創新路徑。當李商隱的詩句與咖啡館的燈光交織,當杜甫的“憂國憂民”情懷融入城市文旅的溫度,千年文化底蘊正以“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播”的方式,在新時代煥發鮮活生機。

          本報記者 蘇瑜


          聚焦詩人IP 探索詩教創新

          鄭州詩詞資源賦能城市文化軟實力

          10月29日下午,2025中華經典詩詞論壇分論壇第一場圓桌對話舉行。本場論壇以“古都新韻——用好鄭州詩詞資源,提升城市形象與文化軟實力”為主題,邀請4位深耕唐代文學與詩教研究的專家學者,圍繞杜甫、白居易、李商隱等與鄭州緊密關聯的詩人IP開發、詩教傳承及城市文化差異化路徑展開深度探討,為鄭州文旅融合與文化建設建言獻策。

          論壇嘉賓從鄭州詩詞資源的“獨特性”切入,強調需跳出“千城一面”的同質化陷阱。

          “杜甫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但首先,他是鄭州的。”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重慶國學院院長、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劉明華指出,鄭州需以“杜甫籍貫認同”為突破口,從“精神內核”切入,放大其“民胞物與”的人文精神與“君子品格”,建議借鑒成都杜甫草堂“人日游草堂”民俗經驗,打造“杜甫文化節”、祭祀紀念儀式、詩歌創作大賽等持續性活動強化公眾認知,讓詩人IP從“歷史符號”轉化為“城市記憶”。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博導,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米彥青則提出“記憶之城”概念,主張將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等經典詩句融入城市公共空間,如地鐵站點裝飾、公園導覽牌及社區廣場舞配樂,參考沁陽市“李商隱詩歌體操”案例,讓詩詞美學走進日常生活。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導,中國王維研究會會長陳才智補充道,鄭州可整合白居易、劉禹錫等詩人資源,構建“大唐詩人鄭州IP矩陣”,推動與洛陽、西安等古都的跨地域文旅聯動。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中華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張靜以鄭州某小學“每日一詩”實踐為例,分享了四年級學生創作詩詞《爬山虎》及盲童徐明澤通過葉嘉瑩吟誦錄音學習詩詞的感人案例。她指出,詩教需跳出“形式化傳播”,建議提煉“人生海海,鄭州有詩”等主題口號,聯動家庭、學校、社區打造“詩詞+生活”的全場景浸潤模式。

          針對“如何用一把鑰匙打開鄭州詩詞資源”的核心問題,嘉賓達成3點共識:短期通過詩詞主題地鐵、沉浸式展覽等“體驗式互動”吸引公眾關注;中期依托數字化詩人IP、線上詩詞地圖等技術手段擴大傳播半徑;長期以詩人傳記、城市故事等“敘事創新”沉淀文化認同,避免陷入“千城一面”的同質化困境。

          記者 蘇瑜


          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杜甫研究會會長劉明華:

          深入挖掘杜甫文化 傳承杜甫精神

          “僅憑杜甫是鄭州人,就可以使鄭州文化發展起來嗎?”當被問及鄭州應當如何深入挖掘杜甫這一文化IP,來增強大眾的文化認同感時,作為中國杜甫研究會的資深學者,劉明華給出了他的真情拷問。他提出,深入挖掘杜甫文化,離不開全方位認真學習杜甫和鄭州的關系,以及學習他的精神實質。

          “杜甫是河南人,這是無可爭議的事情。他同時也是陜西、四川、重慶和中國的居民。”劉明華表示,鄭州得天獨厚,它是鞏義的所在地,河南地區對杜甫研究和宣傳的成果頗為豐富,但成都人民也同樣從未辜負過杜甫。通過杜甫草堂深入挖掘杜甫文化,杜甫與成都正相互成就,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作出貢獻。

          此外,劉明華也向記者分享了鄭州未來打造城市詩人IP的眾多可能性。他說,包括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等在內的著名詩人,他們的許多詩歌都值得我們傳承學習,這也可以成為鄭州未來發展詩詞文化的方向。

          本報記者 李居正


          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副主席李仲黨:

          用音樂的語言傳承經典詩詞

          10月29日下午舉行的2025中華經典詩詞論壇《文脈賡續——經典詩詞涵養新時代新大眾文藝》分論壇上,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副主席、河南省政府文史館員李仲黨,分享了自己對于如何用音樂語言來傳承經典詩詞的思考。

          在李仲黨看來,要想破圈,首先作曲家要搞清楚是為誰而創作、是讓誰來聽。“不能一說到詩詞就覺得要高高在上,而是應該去嘗試讓這些古老詩詞更通俗易懂、更接地氣、更為大家所喜聞樂見,大家愿意聽、愿意學,才能更好地傳承”。

          李仲黨也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讓經典的詩詞變成一個音樂的活化石,目前正在以《詩經·鄭風》為藍本創作組歌,將《鄭風》21篇創作成一個具備故事性、藝術性、娛樂性的音樂作品。“《鄭風》根植鄭州,創作班子在創作組歌時吸納糅合了鄭州地方民歌和河南曲藝、戲曲等元素,這樣使得音樂非常有個性,且地域性風格濃郁。”此外,他還構想結合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4位巨匠的經典作品詩詞,打造出大型交響組歌《唐風新韻》。

          本報記者 秦華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中華詩歌研究院執行院長王飛:

          促進文旅融合,“杜甫草堂”值得學習借鑒

          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景區……如今,位于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已經成為當地著名的文旅景點,吸引著許多文史愛好者前來打卡。

          “從文旅融合的角度分析,成都的‘杜甫草堂’是先行者。”王飛說,早在20年前,杜甫草堂就開始探索文旅融合模式,國家提出的“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科技賦能,保護優先”等方針,成為博物館建設的重要指導。“參觀游覽和文化場景體驗是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杜甫草堂博物館通過吸引年輕群體、舉辦詩歌比賽、引入可視化傳播作品,推動杜甫文化走入市民生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的喜愛。

          “杜甫是鞏義人,根據屬地原則,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表示杜甫也是鄭州人。”王飛還提到,鄭州作為詩歌的“原鄉”,是《詩經·鄭風》的主要創作地,兩地應當聯合起來,共同取長補短,來發展好我們的詩歌文化。

          本報記者 李居正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米彥青:

          讓“李商隱”走入新生代 打造詩人文化名片

          “如果我們能在鄭州建立一所‘李商隱’小學,從孩子們出發,‘李商隱’的故鄉會變得更加出彩。”談起如何讓李商隱的故鄉鄭州能被更多人所熟知,米彥青從實踐的角度給出了她的見解。

          在河南焦作沁陽市,一所以唐代詩人李商隱命名的小學,曾吸引米彥青實地探訪。在那里,孩子們熟知李商隱的詩句,鄉親們熱情接引著外來游客講述李商隱的故事,從基礎教育出發,詩人李商隱成為當地的“文化名片”。

          “有些孩子甚至能背誦50多首李商隱的詩,這對許多大人來說都做不到。”因此,米彥青表示,要讓李商隱成為鄭州的文旅名片,我們就應當從細節做起,關心孩子,培育好一代又一代熱愛傳統文化、古詩文化,喜歡李商隱的年輕力量。

          “鄭州歷史悠久,考古發掘眾多,文化傳承悠遠綿長,我十分相信李商隱能夠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米彥青說道。

          本報記者 李居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中國王維研究會會長陳才智:

          建立全國性詩人學會 鄭州應有所表率

          “河南在中國歷史文化上的位置,就是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這四大詩人在中國詩壇上的位置。”當被問及鄭州應當在傳承白居易、王維等知名詩人文化時應當扮演什么角色時,陳才智以白居易為例,表達了對鄭州的期待。

          白居易是新鄭人,新鄭這座城市對外地而言,最為知名的卻是“新鄭機場”,這值得人們深思。面對這樣的情況,陳才智發出了誠懇的呼吁:要讓鄭州的詩詞文化走向全國,應當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學會。“中國李白研究會在安徽馬鞍山,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我們鄭州應當在這方面也起到表率作用。”陳才智說道。

          此外,陳才智還以白居易的詩作“老少皆宜,廣為流傳”為例,給鄭州的詩人文化IP打造提出建議。陳才智說,成百上千首古詩并不是每一首都那么經典,讀者沒必要在浩如煙海的詩詞作品中尋找古代詩人和鄭州交點,每個人都有與古典詩詞相遇的機緣,這需要文化工作者們的編纂與精選。

          本報記者 李居正



          分享到: 編輯:陶莎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