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今日起,《鄭州日報》、《鄭州晚報》推出“美麗鄭州之變·生態環保篇”系列報道,報道鄭州為保衛藍天、碧水、凈土良好生態而做出的努力與探索,展現鄭州近年來污染防治攻堅和生態建設成就,為人民群眾營造的良好生態環境,讓人民群眾共享的高品質幸福生活。


《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4月18日,風和日麗,美好的一天。
打翻了的調色板鋪滿了鄭州的天空,絢麗多彩,以“屏保海報”的形式精彩刷屏,成為朋友圈一道璀璨風景。
細心的市民或許會發現,最近一年多時間,鄭州的天空頻繁登頂熱搜,已成為“萬丈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等天空美景的代名詞。
頻繁登頂熱搜的“鄭州藍”,縮影了鄭州環境治理的成效,見證了鄭州工業結構調整的碩果。近年來,鄭州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以環保倒逼工業結構調整,以工業結構調整力促環保再上新臺階,高質量書寫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鄭州實踐。
數字直觀地展現環保與工業齊飛的大美圖卷——2020年躋身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20強;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工業經濟跑出加速度。

白象企業各種暢銷產品
白象的“節能秘訣”
在新鄭市薛店鎮工貿開發區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廠區,一座鋼筋鐵骨、其貌不揚的龐然大物矗立于廠區的一角,通過錯落于廠區上空的管道,與生產線連接在一起。
“不要小看這個設備,每個月可以為我們節能40多萬!”白象食品工務部經理陳群星告訴記者,作為食品企業,蒸煮是其生產環節一項重要生產工藝,以前的生產線上“云霧繚繞”蔚為壯觀,但也意味著熱能白白流失。
“如何從環保中要效益?”成為擺在白象食品新征程上的新課題。
節能減排,提高產能,白象食品主動出擊,迅速找到破題方法。
——2019年至2021年,白象食品先后投入273萬余元安裝油炸崗冷凝水回收真空負壓發生器節能設備、蒸箱煙囪乏汽回收節能設備,每月節約蒸汽能源成本約42萬元。
——2020至2021年,投入3200萬元對生產線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改造后產能提升30%,單位能耗降低15%。
——從2018年開始,連續多次對鍋爐進行環保升級,2020年,徹底取締燃煤鍋爐,投入1000萬元將鍋爐升級改造為生物質鍋爐,年污染物排放量減少50%以上。白象食品鍋爐的迭代升級,具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鄭州全市實現燃煤鍋爐清零。
白象食品的產業升級之路也是全市工業結構調整的縮影。近年來,鄭州市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工業企業綠色化、清潔化改造,書寫了污染治理和經濟發展“雙贏”的華美篇章。


登封嵩基水泥企業
“廠在林中藏”的水泥廠
高空俯瞰,玻璃棧橋、牡丹園、百果園、櫻花園等漸次排開,數千米長的石料傳送帶如同巨龍橫亙山谷,廠區建筑和各種樹木扶疏錯落。
這是景區嗎?不是,這是一家水泥生產企業!
這不是景區嗎?是,這是一個冉冉升起的工業旅游新星!
登封嵩基水泥有限公司是2008年投資興建的一條日產4500噸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回望嵩基水泥的發展之路,就是一條“含綠量就是含金量”的實踐之路——
先后投資9000萬余元配套安裝100余臺高效袋式除塵器;投資5000萬余元對原料儲存及輸送進行封閉、降塵、抑塵、地面硬化、車輛沖洗、崗位環保標準化、立體綠化;投資150萬余元購進負壓式道路清掃車、真空吸塵車、灑水車;投資1500萬余元建設“七園兩島”和林蔭小道生態游項目,目前廠區綠化面65%以上;投資5000萬余元窯尾煙氣脫硫、SCR脫硝深度治理,排放濃度:每立方米顆粒物7毫克、二氧化硫10毫克、氮氧化物35毫克;投資160萬余元安裝有組織和無組織自動在線監控系統,各項污染物排放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樹立了行業環保新標桿。
“以‘綠色化、智能化、低碳型、節能型’為升級方向,以‘打造綠色工廠、構建生態企業、創設美麗崗位、營建幸福家園’為企業目標。” 在嵩基水泥環保管理部部長趙建偉的描述中,嵩基水泥的未來清晰如畫,展現在我們眼前。
——繼續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引領,著力建設生態美麗新嵩基。把項目建設與轉型發展相結合,以項目建設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發展,實現項目建設與轉型升級的綠色銜接。
——堅持綠色礦山建設,充分合理利用好資源,做到吃矸吐綠,渣凈復地。在建設修復中,堅持做好規劃與治理,打造一個休閑度假的工業旅游景區。
——最終實現開采一座山,建成一個風情小鎮,造一條河,建成一片濕地。圈堰造田,圈田造林,植綠造景。廠在林中藏,人在景中行。

干凈整潔的明泰交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焊接車間
新企業的環保新氣象
如果說嵩基水泥代表了傳統行業,那么明泰交通新材料則是新材料行業的翹楚。在鄭州明泰交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偌大的車間,干凈整潔、視野通透,很難想象這是一座焊接車間。
成立于2014年的鄭州明泰交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裝備加工企業,主要為地鐵生產鋁合金軌道車體。作為一個新人,明泰在環保上也展現出了新氣象新作為——積極對標環保績效評級A級指標,大力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和治污水平。
“傳統焊接車間煙塵彌漫,能見度低,污染嚴重。”鄭州明泰交通新材料有限公司環保負責人李迪告訴記者,與之相對的是,明泰的焊接車間整體密閉,裝有投資約1000萬元的新風系統,廢氣收集率達98%以上,有效解決了傳統電焊焊接作業時無組織排污嚴重的問題。
而在降低廢氣產生方面,明泰追本溯源,推進源頭替代工作,將原本使用的揮發性有機物含量55%左右的油漆替換為水性漆,揮發性有機物含量僅7%,大大降低了有機廢氣的產生;投資100萬余元將處理有機廢氣的低效設施升級為蓄熱式催化燃燒(RCO)處理設施,有機廢氣處理率可達90%以上。

視野通透的車間成為新材料行業的翹楚
“通過參與績效分級并被評為A級企業,不但可以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期間實施自主減排,同時也提升了企業形象,吸引了大量訂單,企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升。”李迪告訴記者。
數據見證著鄭州工業升級改造的鏗鏘步履——
2017年全市燃煤電廠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18年開展水泥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國率先建成了首條普通水泥SCR脫硝示范工程,受到國家大氣聯合攻關小組專家的高度肯定,在全國起到示范作用;
全市累計完成19家水泥、615家耐材企業深度治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每立方米分別達10毫克、35毫克、50毫克以下,基本實現重點行業超低排放全覆蓋;
參照國內最嚴標準,全市1蒸噸以上天然氣鍋爐全部完成低氮改造,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在每立方米30毫克以下;
實施二氧化氮與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開展夏季臭氧污染精準管控,推進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一企一策”深度治理,在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多個行業樹立標桿,形成導向;
推進智慧化監管,已建設工業企業用電監管4276家、在線監控1081家、視頻監控1576家,實現智能監管全覆蓋。
天藍氣清,人、企業和自然共融共生。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戰龍/文 白韜/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