洧川鎮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北宋理學大家張載筆下的千古名句,不僅是中華文脈的精神坐標,更與洧川這座古鎮有著深厚的羈絆。作為鑲嵌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東南部的千年古鎮,洧川鎮張莊人世代篤信這里便是張載的祖籍之地,橫渠先生的濟世情懷也早已融入古鎮的血脈。
如今,這座攜“歷史古鎮、文化名鎮、經濟強鎮、商貿重鎮、非遺大鎮”璀璨名片的千年之地,既承載著“為往圣繼絕學”的文脈傳承,又踐行著“為生民立命”的民生擔當。
文脈延綿:古跡名人傳薪火 千年古鎮藏底蘊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詩經》中這句描繪溱洧河畔春日盛景的詩句,不僅勾勒出古人的浪漫情愫,更道出了洧川古鎮的源頭活水。洧川,得名于洧水之濱的平川沃野,素有“黃帝之墟、軒轅近郊”的美譽,從漢之洧陽、隋唐洧州,到金代正名“洧川縣”,“洧川”二字穿越千年時空,始終承載著這片土地的文明記憶。
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便有先民在這片沃土上休養生息。1956年至1985年間,興龍崗村先后出土的石斧、石鐮、石鏟、石刀、石碗等遠古文物,如同打開歷史之門的鑰匙,不僅見證了洧川土地的滄桑變遷,更將當地先民的生活智慧與遠古文化脈絡清晰呈現,為古鎮悠久歷史提供了堅實的實物佐證。
文脈厚重的洧川,名人輩出,自元代至民國時期,有歷史記載的洧川知縣便達200余人,其中進士15人、舉人78人。宋代名相呂蒙正、理學大家張載、明末狀元劉理順等出生、流寓或講學于此,他們留下的經典“古訓”,歷經歲月洗禮,至今仍在古鎮內外傳頌,成為滋養人心的精神養分。
在洧川魏征祠內,“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古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的名言輝光永續。唐朝政治家魏征的這句箴言,既是對自身為官治學的警醒,也為后世之人提供了修身自省的準則——教導人們從器物、歷史、他人身上汲取經驗,不斷修正言行與思想。
景韻交融:非遺生態繪新卷 文旅融合啟新程
若說文脈是洧川的靈魂,那遍布全鎮的自然景觀與非遺資源,便是古鎮鮮活的“血肉”。這里擁有9處特色自然景觀,每一處都是探尋古鎮傳統文化與久遠歷史的熱門目的地,既兼具高超的旅游觀光價值與深厚的藝術欣賞價值,又讓漫步其間的游客在感受建筑錯落之美的同時,聆聽歷史回聲,產生“一朝步入古鎮,一日穿越千年”的奇妙體驗。
洧川的景區之美,美在“精巧”與“精湛”。樓閣之上,畫棟雕梁色彩依舊,飛角重檐交錯相映,盡顯古人獨特的建造智慧;街巷之中,古風古韻的民居院落鱗次櫛比,青瓦磚墻間滿是文化特色,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與觀賞性,更成為傳統文化的薈萃之地。
以洧川豆腐為例,作為當地知名非遺,其制作工藝傳承千年,從泡豆、磨漿到點鹵、壓榨,每一步都蘊含著非遺傳承人的匠心。如今,依托豆腐研學基地,游客不僅能近距離觀看非遺技藝展示,還能親手參與豆腐制作,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非遺的魅力,讓“舌尖上的非遺”成為連接古今的紐帶。
近年來,洧川鎮并未止步于“吃老本”,而是在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持續提升游客體驗感,通過“以古為鑒、精心雕琢”的理念,全面激活古鎮文旅資源。
對古跡進行保護性修繕,讓歷史建筑重煥光彩;打造特色文旅線路,將南城門、城隍廟、魏征祠等景點串聯,形成“一日游遍千年”的游覽閉環;引入現代文旅運營模式,推出“非遺體驗+研學旅行+休閑度假”的多元產品,滿足不同游客需求。
一系列舉措之下,洧川不僅推動了文旅產業高品質發展,更讓古鎮迎來了新氣象——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分享文旅發展紅利,游客在領略古韻的同時獲得優質體驗,一條文旅融合的共同富裕之路,已在千年古鎮上緩緩鋪就。
大集煥新: 千年市集聚人氣 古韻新聲促發展
“三六九,洧川走”,這句在周邊流傳已久的俗語,道出了洧川大集的悠久歷史與旺盛人氣。作為擁有近千年歷史的傳統市集,洧川大集的形成與當年“洧水”漕運密不可分:南來北往的糧船在南關“碼頭”停泊裝卸,糧食、農具交易隨之興起,逐漸奠定了大集的商業根基,既催生了商貿業的繁榮,也孕育了獨特的民俗文化,讓“趕洧川大集”成為周邊數百里居民代代相傳的生活習慣。
如今,每逢農歷初三、初六、初九,這座面積100余畝的大集便熱鬧開場。清晨6點,這里已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三寶一醬”等美食香氣彌漫,時令蔬菜、新鮮果品在陽光下泛著誘人光澤,日用百貨、鍋碗瓢盆琳瑯滿目,商販們熱情的吆喝聲與顧客們的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宛如一幅生機勃勃的 “清明上河圖”在徐徐展開。
胡辣湯攤主麻利地舀湯加料,豆腐腦的香氣吸引著早起的食客,非遺攏單豆腐攤位前總是排著長隊,芝麻醬燴面、油酥火燒等特色美食更是讓游客大快朵頤。在這里,游客既能領略千年古鎮的傳統文化與鄉土氣息,又能在游覽景區后放松心情購物,獨特的體驗讓洧川大集成為“網紅打卡地”,僅去年以來,大集人流量便超350萬人,消費額達2億元,成為拉動鎮域經濟的重要引擎。
當夜幕降臨,洧川大集的魅力絲毫未減,反而增添了幾分浪漫與動感。古城墻披上五彩霓裳,流光溢彩間盡顯千年古城的韻味;“不夜城”推送的“文化大餐”輪番上演,戲曲、舞蹈、民俗表演讓游客目不暇接;美食攤主的歡迎聲、游樂場兒童的歡笑聲、文創店里的交流聲,共同合成一曲美妙的動感“交響曲”,完美詮釋了歷史與現代的融合之美。
從《詩經》中的溱洧之畔,到如今航空港區的文旅新地;從千年古跡的默默守護,到文旅融合的生動實踐;從傳統大集的煙火氣,到“不夜城”的現代范兒,洧川這座千年古鎮,正以“古韻”為魂、“創新”為翼,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千年古鎮煥新篇”的精彩故事。
本報記者 劉凌智
通訊員 王水田 朱琪哲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