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大別山層林盡染,油茶林碩果滿枝,北緣區(新縣)天然野生油茶資源開發研討會暨大別山信銳油茶研究院揭牌儀式在新縣舉行。
2019年9月16日至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信陽考察時強調,利用荒山推廣油茶種植,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帶動了群眾脫貧致富,又改善了生態環境,一舉多得。要把農民組織起來,面向市場,推廣“公司+農戶”模式,建立利益聯動機制,讓各方共同受益。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路子,推廣新技術,發展深加工,把油茶業做優做大,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
信陽地處全國油茶自然分布的北部邊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秋分籽”“寒露籽”“霜降籽”等優良品種,尤其以“秋分籽”的早熟、抗寒、高含油率特性備受青睞。
近年來,信陽牢記囑托,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大力發展油茶產業的決策部署,加快實施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扎實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油茶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精深加工能力顯著提升,三產融合發展效益持續彰顯,全產業鏈體系初步形成。至今全市油茶種植面積已達158萬余畝,年綜合產值48.62億元,分別比2019年增長了70.80%和345.24%。
新縣油茶種植歷史悠久,境內現存近十萬畝百年以上的老油茶園和二十六個古樹群落。其中,樹齡逾500年的古油茶樹至今仍枝繁葉茂、碩果盈枝。目前,全縣油茶種植面積已達34.72萬畝,年產茶油超4200噸,綜合產值10.8億元。
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忠出席研討會并作主題報告;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原副主席梁靜,與信陽師范大學副校長涂友超為大別山信銳油茶研究院揭牌,信陽師范大學“油茶研究基地”同時落地于此;大別山信銳油茶研究院院長、大連民族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阮成江介紹了研究院今后的工作計劃和重點科研方向;大連民族大學、信陽師范大學分別與河南信銳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油茶產業分會執行會長宋凱,信陽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李俊杰,信陽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信陽菜文化研究和產業促進會會長楊明忠,信陽市科技局局長李杰,信陽市油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犁,以及國內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信陽市油茶行業協會、信陽油茶產業企業代表,信陽市和新縣相關單位領導等,共同見證這一推動信陽油茶產業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刻。
大別山信銳油茶研究院的成立,標志著信陽油茶產業又一個高能級產學研平臺投入運行。研究院坐落于新縣周河鄉熊灣村,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將以大連民族大學、信陽師范大學、信陽農林學院、江西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為依托,重點開展油茶栽培、加工、新產品研發及天然野生油茶的開發利用研究,致力于打造推動大別山革命老區油茶產業振興的科技引擎和創新策源地,為油茶產業的全產業鏈技術攻關提供堅實支撐。
大別山信銳油茶研究院理事長、河南信銳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維政表示,該公司已流轉新縣5個鄉鎮20個行政村的近10萬畝野生油茶園,通過對百年古樹掛牌保護,定制二維碼身份牌,記錄樹齡、坐標、采摘、加工、質檢信息等并接入區塊鏈平臺,完成了野生油茶園的溯源系統建設,讓消費者掃碼即可驗證真偽。
陳永忠、阮成江和山東農業大學教授楊克強、江西農業大學教授胡冬南、信陽師范大學教授程琳、信陽農林學院教授張琰,以及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何見穎等,聚焦北緣區天然野生油茶資源保護、良種選育、低產林改造,油茶產品精深加工及全產業鏈開發等問題,展開深入研討交流,為信陽乃至整個北緣區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頗具價值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