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位居天地之中,自古便是“九州腹地、十省通衢”。“十四五”期間,這座被“交通基因”深刻烙印的城市,再次以鏗鏘步伐,在新時代的坐標軸上擘畫出波瀾壯闊的交通新經緯,奏響了一曲從“中國鐵路心臟”向“國際交通樞紐”躍動的華彩樂章。
鐵路織網 “米”字形樞紐聯通天下
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鄭州東站站房樓時,站內已是人潮涌動。一列列銀白色的“復興號”動車組如離弦之箭,載著南來北往的旅客,駛向全國各地。與此同時,數十公里外的鄭州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巨大的龍門吊正將一個個印有“中歐班列”標識的集裝箱穩穩吊裝上列車,它們即將啟程,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奔赴萬里之外的歐洲……這繁忙的一幕,是鄭州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每日都在上演的常態。依托“米”字形高鐵網的全面建成和“四路協同”的開放格局,鄭州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交通樞紐優勢,從內陸腹地闊步走向開放前沿。
“十四五”期間,以鄭州為中心的河南鐵路運營里程達6810公里,其中高速鐵路2263公里,在全國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鐵網。今年10月8日,鄭州鐵路發送旅客104.8萬人次,較2024年同期高峰日增長16.9%,創單日旅客發送量歷史新高。強大的虹吸效應,讓鄭州成為產業轉移和布局的戰略要地。
如果說“米”字形高鐵網是鄭州對內的“強樞紐”,那么日夜穿梭的中歐班列(鄭州)則是其對外“強開放”的生動注腳。
在鄭州國際陸港,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運營經理張偉剛結束與波蘭客戶的視頻會議,風塵仆仆卻精神飽滿。“還記得2013年開行首班時,我們心里都沒底。現在,班列就像‘公交車’,每周去程和回程班列均常態化開行。”張偉指著墻上的線路圖介紹,中歐班列(鄭州)已形成覆蓋歐洲、中亞、東盟和亞太等“多站點、多線路”網絡。他說,宇通的客車配件到德國漢堡只要18天,相比海運時效提高50%。鄭州航空港區建成內陸首個國際公路運輸集結中心,河南生產的小家電等產品通過卡車直達哈薩克斯坦等國,不再費時中轉。
鐵軌縱橫、列車飛馳,書寫著新時代的“鄭州傳奇”,“十四五”期間,鄭州這座“樞紐之城”馭軌前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畫卷中鑄就著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
空港騰飛 “雙樞紐”格局鏈接全球
藍天之上,鄭州的“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越飛越密。如今,“鄭州—盧森堡”“鄭州—吉隆坡”雙樞紐發力,歐洲的奶粉、服裝、化妝品等最快一天就可以擺上中國貨架。
在鄭州機場,一架滿載跨境電商貨物的盧森堡貨航全貨機呼嘯升空,直飛歐洲;不遠處的客運航站樓里,值機柜臺前排起了長隊。這一派繁忙景象,是“十四五”期間鄭州航空事業發展交出的亮眼成績單。
客運方面,在“十四五”期間,鄭州機場新開通了至倫敦、赫爾辛基、曼谷、盧森堡等10余條國際客運航線,加密了國內主要干線的航班頻次。“以前去歐洲出差,總要輾轉北京或上海。現在好了,從家門口就能直飛,省時又省力。”在T2航站樓國際出發廳,經常往返于鄭州與盧森堡之間的某外貿企業高管王磊先生感慨道。
王磊是鄭州航空業發展的親歷者和受益者。“上周我去東南亞考察,鄭州直飛曼谷的航班上座率很高,這背后是兩地商貿和旅游往來的日益密切。”他指著手機上的航班APP說,“交通的便利,直接提升了我們企業‘走出去’的效率和國際合作的黏性。”
在國際貨運領域,這塊“金字招牌”愈發閃亮。“十四五”期間,鄭州機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5位、中部首位。10月7日,鄭州機場今年累計完成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47.18萬噸,提前兩個多月超過去年全年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同比增長40.6%。10月3日,隨著盧森堡貨航的一架全貨機抵鄭,鄭州航空口岸2025年出入境貨運航班量突破10000架次,成為中部首個“萬架次”級航空口岸,“空中絲綢之路”承載能力不斷升級。截至9月底,在鄭累計運營全貨運航空公司35家(國際地區29家),開通全貨機航線64條(國際地區46條),通航城市67個(國際地區49個),通航31個國家,以鄭州為中心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的輻射范圍大幅增強。
“十四五”期間,鄭州機場大力開拓和加密國際客運航線,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更是為了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國際企業落戶,為河南乃至中部地區的對外開放打造一個高能級的空中門戶。
創新突破 新模式新產品助力企業出海
鄭州交通樞紐的發展,深刻改變了內陸地區發展實體經濟的邏輯。過去,不沿邊、不靠海是內陸地區發展的瓶頸。如今,通過打造“買全球、賣全球”國際商貿物流體系,鄭州成功將出海口“搬”到了家門口。
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月~9月,河南保稅物流園區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222.81億元,同比增長39.75%;累計進出口單量7370.91萬票,同比增長40.67%。其中,跨境電商進口額97.45億元,同比增長61.85%,彰顯了國內市場消費“買全球”的強大潛力;跨境電商出口125.36億元,同比增長26.34%,成為“賣全球”的堅實通道。
數據的背后,是日益暢達的國際物流網絡。今年,鄭州接連“上新”——“鄭州—伊斯坦布爾”“鄭州—蘇黎世”“鄭州—馬德里”“鄭州—布達佩斯”等多條跨境電商全貨機航線,同時加密“鄭州—列日”“鄭州—洛杉磯”等跨境電商全貨機航線。截至目前,僅中大門國際物流集團運營的從鄭州始發的跨境電商貨運包機專線已達11條,織就了一張覆蓋歐美重點城市的“空中絲路”密集網絡,將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切實轉化為商貿物流的競爭優勢。
通路暢,則貿易興。鄭州不僅在“通”字上做文章,更在“新”字上求突破。5月14日,河南首輛“TIR+跨境電商”卡車從鄭州發出,標志著這一國際公路運輸系統與跨境電商的創新結合正式落地。相比空運,TIR模式為電商貨物提供了更具成本優勢的陸路新選擇,構建起“空陸網”并舉的立體化通道。
不斷延伸的航線、持續創新的模式、精準發布的產品,共同構筑起“買全球、賣全球”的高能級服務平臺……從一條航線到一個網絡、從一個模式到一套生態,正是鄭州立足樞紐優勢、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鮮明注腳。
相互促進
共創制造業發展新未來
交通樞紐,不僅是通道,更是產業的“聚寶盆”。
位于鄭州經開區的中鐵裝備作為中國掘進機產業的開拓者和領先者,是我國盾構行業起步較早、發展最快、實力最強、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最多、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專業化制造企業。
如今,“中鐵裝備”企業品牌已成為中國高端裝備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同時也是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中國隧道掘進機品牌,市場占有率連續13年國內第一;產銷量連續8年世界第一;產品出口全球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鐵裝備考察,作出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篤定和激勵了中鐵裝備塑造世界品牌的信心和決心。10多年來,中鐵裝備始終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方向,以“三個轉變”統領中鐵裝備高質量發展,以“中國盾構 世界品牌”為品牌戰略目標,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創新引領、以核心技術塑造企業品牌優勢,堅持質量立企、以質量創新夯實企業品牌基石,堅持價值創造、以共享共建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實現了高端產品、高端市場的持續突破,不斷擦亮“中鐵裝備”品牌名片,成為我國裝備制造“走出去”的探路者、引領者。
中鐵裝備發展壯大,表明一個不靠海、不沿邊的城市,同樣可以通過構建現代化交通體系和堅定不移地發展高端制造業,站上世界經濟的舞臺。
以交通促產業、以產業興交通。展望未來,隨著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其交通樞紐能級將進一步提升,而中鐵裝備等制造業巨頭也正向著更深、更廣的智能制造領域進軍。當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土地時,鄭州,將不再只是一個交通樞紐,更是一個動能澎湃的產業高地,一個正在崛起的未來之城。
本報記者 張倩 王譯博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