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u id="ho2qd"></u></strong></samp>
    <track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rack>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tbody id="ho2qd"><nobr id="ho2qd"></nobr></tbody>
    <progress id="ho2qd"><bdo id="ho2qd"></bdo></progress>
    1. <progress id="ho2qd"><nobr id="ho2qd"><dfn id="ho2qd"></dfn></nobr></progress>
      <menuitem id="ho2qd"><ins id="ho2qd"></ins></menuitem>
    2. <menuitem id="ho2qd"><strong id="ho2qd"></strong></menuitem>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3. <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samp id="ho2qd"></samp>

        <samp id="ho2qd"><strong id="ho2qd"><ruby id="ho2qd"></ruby></strong></samp><tbody id="ho2qd"><bdo id="ho2qd"></bdo></tbody><menuitem id="ho2qd"></menuitem>

        1. <samp id="ho2qd"><ins id="ho2qd"><ruby id="ho2qd"></ruby></ins></samp><tbody id="ho2qd"></tbody>

        2. 黨建引領網格化丨新風拂“七里” 網格聚民心

          2025-08-2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網格員到俺家,困難問題他記下,瑣事矛盾解疙瘩,雷暴天氣早防范,安全用電說不斷,紅事新辦低彩禮,白事簡辦新風氣,民事無憂我來辦,移風易俗減負擔!”說起黨建引領網格化高效能治理,中牟新區萬灘鎮七里店村的馬大爺扇子一搖,隨著一首通俗質樸的打油詩娓娓道來……

          新風“七里”,家里來了宣導員

          “咱們家現在四代同堂,慈孝和睦,又是軍人之家,軍人的優良作風和本色是刻在骨子里代代相傳的,那么平常咱們是怎么建立家庭關系,又是怎么教育子女的,有哪些想要立的規矩或者給孩子們的囑托與寄語,今天我們一起說一說。”晚飯后的七里店,網格員賈小玲又和群眾圍在了一張桌子上,坐在了一條板凳上,像往常一樣說起了有關群眾家里那大大小小的事。

          “過去,家風家訓依靠口口相傳、長輩言傳身教,沒有形成實體化的留存,后來村里發起了‘百條家訓進百家’活動,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帶頭示范,網格員入戶根據各家情況幫助我們召開家庭會議進行總結,青年志愿者幫忙書寫,現在我們家家戶戶都把家訓掛在了墻上,既看得見又記得牢。”七里店村民說道。

          “以后咱村嫁閨女,咱不主導要彩禮,多少隨心意,倡導‘低彩禮’‘零彩禮’,抵制高額彩禮、奢華婚禮。辦白事統一標準大鍋菜,減去冗雜程序,舊俗陳規,縮減天數。”七里店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同時作為網格的“移風易俗宣教員”,又在走街串巷向群眾宣傳“新事簡辦13條”。

          “紅事新辦、白事簡辦、余事不辦,不攀比浪費、不討人情撐面子,實實在在是為咱農民減了人情負擔和經濟負債。”七里店村支部書記安永亮感慨道。

          無憂“七里”,身邊多了辦事員

          “以前辦事得跑鎮里、村里,來回折騰不說,有時候材料帶不全還得白跑一趟。現在好了,網格員就是我們的‘身邊辦事員’,有啥不懂的問他們,需要啥材料列個單子,他們幫著跑、幫著辦,省心多了!”七里店村村民李大叔笑著說。

          村里設立了“網格服務站”,網格員每天輪流坐班,村民有矛盾調解、政策咨詢、事務代辦等需求,隨時能找到人。“上次我家孩子要辦助學貸款,需要開家庭情況證明,網格員小張聽說后,主動上門了解情況,當天就幫我辦好了,還詳細講解了申請流程,真是太貼心了。”村民王大姐感慨道。網格員們還會定期入戶走訪,收集村民的“急難愁盼”事,建立臺賬逐一解決,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服務不缺位、矛盾不上交”。

          共富“七里”,田間派了農技員

          “以前咱村養魚,全憑‘老經驗’,魚生病了不知道咋治,市場價格下跌了更是干著急。”村黨支部書記安永亮站在田埂上回憶,過去由于缺乏技術指導和市場對接,養殖戶們常常陷入“養得好卻未必賣得好”的困境。

          面對這一困境,安永亮帶領村“兩委”班子挨家挨戶走訪調研,將全村劃分為2個產業網格,每個網格配備“技術顧問+銷售先鋒+信息尖兵”,構建起“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四方聯動機制,通過網格化管理、技術、市場、資源實現精準對接。

          除了養殖漁業外,七里店村還統籌資金、整合資源,建設草莓大棚上百畝,作為另一大農業體驗特色。每年草莓成熟時節,各地前來采摘的游客絡繹不絕。同時,七里店村將漁業、草莓種植與旅游深度融合,推出垂釣、美食節等活動。

          “以前魚生病全靠經驗摸索,現在網格群里隨時能向專家請教,魚的成活率提高了三成!”漁民劉小軍深有感觸地說道。

          本報記者 張朝暉

          通訊員 賈曉蕾 趙萌萌 徐少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久久精品网